全军披甲。
这在华夏上下五千年,都是一件相当罕见的事。
能做到这件事的,只有武帝时的大汉,玄宗时的大唐,阿骨打后期的金国,成吉思汗后期的蒙古,要么有百年盛世积累,要么精兵强将。
而现在,刘岱也实现了这一成就。
虽然绝大多数只是披甲,但对这些汉末诸侯来说,已经是降维打击了。
到了战斗中,有甲和无甲是完全两个概念。
就像之前的黄巾之乱,只要三千披甲的大汉兵士,击溃几万黄巾大军是常有的事。
刘岱之所以能有如此数量的甲胄,铁甲是因为裴琚改进灌钢法,皮甲是因为长安府库和这一年来司隶校尉府全力制作。
国渊继续道:“除了粮草和甲胄,武器有司也已统计完毕,亲卫营、玄甲军、陷阵营共装配宿铁刀三千零一十二把,府库中有宿铁刀一万一千二百把,制式钢刀约五万把,长矛十五万把。”
刘岱微微点头。
因为不久前的黄巾之乱,汉末各个地方的武库储藏极为丰富,以至于后面群雄争霸时,虽然甲胄不全,但武器已然足够。
这些粮草和武器,足够支持关西军大战四五场,消耗两三年。
刘岱又问:“那我关西有辎车多少?”
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只要是战争,后勤都是重中之重。
就像之前的河东之战,刘岱只是出动了三万大军,但仅仅是运送至前线的长矛就有六七万根。
在战争中,长矛的作用非常大,不仅战斗时士卒可以用之为武器,而且扎营时可以用做拒马、陷坑,插在营垒的外围。
当然,还有留些备用补充折损。
之前在十八路讨董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上党太守张杨,携两万大军会盟,然而运送辎重的辎车竟有五千多辆,浩浩荡荡十几里。
面对刘岱的提问,国渊已然成竹在胸,答道:“据统计主公之下各郡武库,连同卫将军府库,共有武刚车六千三百乘,马车六千六百辆,驮马两万两千匹。”
听到武刚车,刘岱心神一动。
武刚车的大名,他早已如雷贯耳了。
根据资料记载,武刚车长两丈,宽一丈四,其为多用途军车,既可以运送骑兵、粮草、武器装备,保证前线士兵的后勤补给,也能用于作战。
作战所用的武刚车,车身上装有牛皮犀牛甲,立上盾牌用于防护。车上还开有射击孔,弓箭手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