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关西将门初显端倪(第1页)

尽地利,自不必多言。

关中本是四塞之地,沃野千里,易守难攻,刘岱在潼关、武关、散关、萧关四大关隘皆布置精兵良将,确保外面之敌不会侵入关中。

擢贤良,

现在刘岱在关中力主推行的是科举制。

这个在华夏大地流传千年的选官制度,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毫无意义,这是封建时代最先进、最公平的选官制度。

不过刘岱还是加了一条,那边是军功选官。

科举制是赵宋之后全面实行,但自那之后华夏族武德便全面衰落。

或许对或许错,但刘岱感觉,这和科举制有不小的关系。

北宋的迁知泾州、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部署尹洙的有一番话代表了当时他们的看法,“即便是统兵数十万,恢复幽燕,奏凯太庙,也比不上状元及第那么荣耀。”

明至宣宗宣德年间,退守广西,放弃交趾,放弃宣府,大宁故地,关西八卫,造成了北京城在国门的既定事实。

即便是武德最盛的大明初期,也未曾统治西域和漠北。明成祖朱棣号称唯一封狼居胥的皇帝,但他不知,在唐朝时候,狼居胥前就在境内!!

所以军功选官是必不可少的!

科举制是最好的选官制度,但绝不能是唯一选官制度!!

在外交方面,

刘岱深知,未来能三分天下之人,是曹操、刘备和孙权。

可现在曹操还是袁绍部属,刘备只是平原国相,孙权还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除这三人之外,值得他郑重对待的只有董卓、袁绍、袁术、孙策四人。

董卓冢中枯骨,活不了多久了。袁术不久之后就会称帝自绝于天下,不足为惧。孙策现在只是袁术麾下一小将。

不过刘岱还是决定先交好袁绍和刘表。

袁绍治下冀州,粮草人口皆居汉末十三州之首,荆州也是富庶之名天下皆知。

值此乱世,刘岱最看中的是粮草,他大可以用河东的盐铁交换两地的粮草。

刘岱的这些措施,都是参照三百五十年后的宇文泰改革。

刘岱私以为,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最成功的改革无疑是商鞅变法,第二是汉武帝的种种措施,第三便是这宇文泰改革了。

他直接奠定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近四百年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对后世两千年造成巨大的影响。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