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吩咐程昱让锦衣卫着重监视洛阳之后,裴琚忽然带着马钧通报求见,说是织机已经改进成功,请主公一观。
刘岱大喜。
一直以来,他都把改进织机作为重中之重。
百姓看重之事,无非衣食住行,而衣还在食之前,可见其重要性。
杜工部曾有诗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晚年的杜甫虽落魄,可也是士族,更何况大唐的生产力远超大汉,但即便如此,他生活还如此,在如今这汉末三国时代,百姓的生活其实更为艰苦。
所以一直以来,刘岱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善待麾下百姓。
他废除了自商鞅变法之后持续近千年的口赋和更赋,只以田亩为基础缴纳赋税,又多次减免拥田千亩以下百姓的赋税。
这个减免赋税和当初汉文帝的措施可完全不一样。
西汉重口赋和更赋,轻田税,文帝减免的只有田税,沉重的口赋和更赋丝毫未免,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而刘岱治下,平民百姓若是只投身于田亩之中,只需承担田税。刘岱又多次减免田税,也就是说那些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地里刨食的百姓们,是不需要承担赋税的。
其实刘岱也知道,在这样的乱世,是不应该这样减免赋税,宽待百姓的。
华夏上下五千年,但逢乱世,那些宽待百姓的诸侯,最后都是争霸的失败者。
西汉初年的吴王刘濞,三国的昭烈帝刘备,五胡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隋末的夏王窦建德,元末的吴王张士诚......
而最终获胜的那些诸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压榨民力,获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诸侯争霸之中。
比如说高祖刘邦,在和项羽彭城之战大败后,萧何发动关中所有老弱以增援前线,差点就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了。
再比如曹操,田税直接收到十税五,还不算口赋和更赋。
但刘岱不想这样。
华夏五千年来,百姓受的苦恼已经够多了。他想因为自己,让这些百姓再新添苦难。
第二日早上卯时,刘岱带着亲卫和锦衣卫来到来到科学院
科学院位于渭水之畔,为的就是充分利用水运之便,以及渭水之力。
科学院占地多达几十公顷,即便比起二十一世纪天朝的大学,也丝毫不逊色,在这个时代,更是规模宏大,足以比拟洛阳的皇宫了。
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