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京农4号’的,玉米是‘金皇后’,旱稻、小米、谷子都是本地品种。小麦有三斤,其他的每样一斤。”
“张队长您这可是帮了我大忙,不过果树苗?”
“这个我手里真没有。不过西山农场那边我有个亲戚,得等晚上去拿,有一些长得不好的树苗是可以拿出来的……”
郑文山心里呵呵笑,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也不觉得有什么。
不担心他坑自己,郑文山将5张工业券全给了,种子按照每斤两块钱,给了十四块钱。
张队长拿到手里的时候,脸上兴奋的表情都快要憋不住了。
……
中午饭是在张队长家吃的。
1958年开始的“大食堂”,到了1960年,有很大一部分地方虽然还存在,但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大家基本都是在自己家里做饭吃了。
就比如四季青公社。
不然郑文山也采购不到那点东西。
若是平时,他们可能用红薯混合高粱面煮成清汤寡水的稀粥,勉强充饥。
但今天有“客人”,张队长也是奢侈了一把。
当然了,郑文山是给了钱票的,只多不少,另外还把收购的鸡蛋拿出来了两个。
早上在家为了“改善”生活吃的玉米面窝头是改良版,而中午这顿饭,让他知道了真正的杂面窝头是什么味道。
果然,只要你早上想吃苦,中午就给你安排上。
用玉米面、豆面、糠麸混合蒸制,又硬又糙,难以下咽。
郑文山只吃了两口,后来的都是嚼巴两下,直接收进空间里。
菜有两个,一个是用干豆角炒鸡蛋,还有一个白菜汤。
张队长作势要拆开郑文山拿来的那瓶二锅头,被他给阻止了,连说自己不喝酒。
看张队长脸上的表情就知道有多心疼,他自然不会让人难受。
就这还是队长家待客的饭菜,村里其他人,中午有没有饭吃都不一定。
灾荒三年,饿殍遍野绝对不是说着玩的。
等到晚上七点多,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张队长带着郑文山一路来到西山农场的后门,这是下午张队长就来沟通过的。
不过白天不能拿出来,必须等晚上才行。
张队长口中的亲戚老李,递过来一个用麻袋绑得紧紧的包裹。
郑文山用意念感知了下,很好,一棵不认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