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奉旨成婚(第1页)

部队那么多伤员。

都抬回胶东去,累死是小事,要是被段宏巽那样的货看见了,再宣传他打了败仗,丢不起那人。

再说,范司令也不让他走。

天天拉着他,给鲁西军区的战士们讲课。

江向阳顺便把几个大队提拔补充上来的课程一起讲了。

难得江向阳显摆。

陈旅长,徐旅长,吴政委,副参谋长一群首长一人拿了一个小本本。

坐在角落里。

江向阳才不管这么多。

从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的花销,开始帮着这些干部算账。

然后再从根据地可能产生的收益计算。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即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在根据地有比较多的公田的情况下,也需要一百个百姓,才能供养一个八路军战士。

如果再考虑天灾人祸的影响。

最稳妥的做法,是三百到四百个百姓,供养一个战士。

吴政委和副参谋长对望一眼。

明显感觉江向阳这次授课,很有针对性。

在抗战爆发的初期。

八路军在部分地区,盲目扩军,有些机构,机关,甚至根据地脱产管理人员,急剧膨胀。

而八路军未来在僵持阶段,将会面临鬼子各种方式的封锁。

各根据地内部,除了要重视保留足够的农业人口,组织合作社等方式,最大可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还要注意精兵简政。

根据地人口,经济状况,决定了根据地的地方武装的实力。

精兵简政以后获得收益,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升部队的装备水平。

根据地除了农田的产出,根据地应该积极的因地制宜,在农民农闲的时候,除了练兵,还可以创造其他的收益。

比如东阿县的阿胶..比如东昌的毛笔,这些物资,运到很多地方,都能拿变成钱,甚至比种地划算。

因为聊城和江向阳亲自开辟的胶东一带,以及晋冀根据地的太行山一带,都有所不同。

江向阳没有从范司令那里拿到相关的实践数据。

只是从胶东,太行山,选取了两个县,给干部们做了一个现场剖析。

总之,就是多动脑筋,让根据地的独特特产,变成钱。

从而最大的可能让地方部队,变得富足起来。

连续几天的讲课,江向阳所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