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六天时间,古德老师的装甲集群就突进了110公里,撞向三个集团军形成的骚扰防线。
这让自信心十足的帝国参谋部,心生一些危机感。
一旦第二装甲集群突破南线,形成合围局面,西南方面军就要被包饺子了。
大林子任命了心腹军官叶廖科夫,负责三个集团军的指挥职责,全面阻击第二装甲集群。
任命之前,他单独找叶廖科夫确认,能否挡住第二装甲集群。
这家伙信誓旦旦的拍着胸口,向领袖保证,不仅能够挡住第二装甲集群,还要粉碎这群流氓。
装甲集群的优势是什么?
当然是速度。
既然决定了要南下包饺子,肯定要不惜代价的突击,突击,还是他娘的突击。
作为莱茵河军校教官,古德老师的指挥艺术不必多提。
他本人可是非常擅长突击作战的。
手握第二装甲集群、第二集团军,毫不犹豫的撞上叶廖科夫的防线。
依托装甲师作为尖刀,撕扯防线的同时,步兵、火炮也充分配合,将本就混乱的防线搅成了一团烂泥。
装甲集群的核心不仅仅是那点坦克。
坦克固然重要,但配合坦克作战的掷弹兵同样重要。
坦克是矛头,炮火是武器,火力是动力。
叶廖科夫这家伙的口气大于能力,手握三个集团军,将40集团军放在西侧,两个集团军放在东侧,受大本营参谋部的催促,向装甲集群侧翼猛攻。
为此还要来了航空兵第1集群,可出动3000-4000的机次,配合他阻敌。
以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的兵力,向侧翼猛打。
战线混乱,部队良莠不齐,跟古德老师的精锐比起来,显然是有差距的。
这点杂鱼一样的部队,如何对抗精锐的第4/17装甲师?
一交手就分出了胜负。
军的坦克像两道黑色的洪流,瞬间将苏维军队的突击群分割包围。
MG42 机枪的咆哮声中,负责侧翼进攻的13集团军、21集团军的拦截以失败告终。
西侧的40集团军只有5万人,坦克40余辆,也不足以抵挡啊。
叶廖科夫站在指挥部里,听着前线传来的败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精心策划的反攻,竟然败得这么快。
他三个集团军加起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