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王牌——可分离式多弹头系统。主弹头内可搭载三枚小型弹头,分别针对不同目标。外层采用特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内层是钛合金骨架,可以承受再入大气层时高达2000摄氏度的温度。"
材料学专家张教授的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的材料配方,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种耐高温材料...我们甚至还没开始研究...李总师,你是从哪里..."
"这些都是我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李铭轻描淡写地打断道,心里却在暗笑,"现在材料工业还不成熟,但我们可以从小批量试制开始,逐步完善生产工艺。"
他转向副统领:"重点是,这些材料都不依赖进口,全部可以在国内生产。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要优先发展基础工业的原因。"
副统领深深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作为一个老革命,他深知科技自主的重要性,而李铭的设计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即使是最尖端的武器系统,也必须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
李铭继续展开更多图纸,涵盖了从推进系统到姿态控制,从燃料配方到点火装置的方方面面。每一张图纸都绘制得精确到毫米,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严格计算,甚至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力分布、疲劳极限都有详尽的数据表格。
这不是概念设计,而是完全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工程图纸!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专家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不同的图纸前,激烈讨论,有人拿出笔记本疯狂记录,有人取出计算尺反复验算,还有人干脆坐在地上,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
刘老将军,那位最初对"鲲鹏"计划表示强烈质疑的人,此刻已经完全被征服了。他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导弹的整体设计图,眼中闪烁着老兵才有的复杂情感:"有了这个...龙国就真的安全了..."
李铭听到这句话,心中一暖。
"这还不是全部,"李铭提高了声音,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他身上,"刚才展示的只是基础部分,现在,我要向大家展示'冬风计划'真正的核心技术。"
他走向第二个保险柜,输入密码,取出一组特殊的图纸,这些图纸用红色印章标记着"最高机密"的字样。
"这是导航卫星制导系统,"李铭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严肃,"这才是我们领先北极熊国和白头鹰国的关键所在。"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图纸,众人立刻围拢过来。这套图纸与前面的基础导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