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控制系统专家被调去核电站了,"项目负责人程博士无奈地说,"照这样下去,'游龙'的开发进度肯定要受影响。"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的助手叹了口气,"现在上面对'鲲鹏'和核电站的重视程度,你是知道的。副统领亲自督战,谁敢不从?"
程博士摇摇头,"我不是抱怨,只是担心李总师一个人精力有限,项目太多,会顾此失彼。'游龙'技术难度那么大,需要他亲自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话是这么说,"助手压低声音,"但你不觉得奇怪吗?李总师似乎对每个项目都了如指掌,无论是火箭技术、核能、雷达系统还是材料科学,他都能指出关键点,解决核心问题...这...这正常吗?"
程博士沉默片刻,"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该考虑的。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指示,把'游龙'做好就行了。"
甚至在负责"飞龙"导弹量产的工厂里,也出现了类似的议论。
"又一批精密机床被调走了,说是'鲲鹏'计划急需,"车间主任抱怨道,"我们的生产线才刚刚建好,还没达到设计产能呢。"
"别抱怨了,"工程师拍拍他的肩膀,"现在谁敢跟'鲲鹏'抢资源?那可是副统领亲自督办的项目。"
"我知道,我知道,"车间主任叹气,"只是觉得李总师一个人管这么多项目,会不会太...太过集中了?万一哪天他..."
"嘘!"工程师赶紧打断他,"这种话不能说。再说了,没有李总师,这些项目连影子都不会有。我们应该感谢他带来的这些先进技术,而不是质疑。"
这些私下的抱怨和议论,很快传到了李铭的耳中。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任何重大的技术革命和工业突破,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资源分配的争议。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确实是规避风险的好办法,"他在日记中写道,"但在关键历史节点,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最重要的方向,才是制胜之道。'鲲鹏'和核电站,是我们现阶段必须攻下的战略高地,其他项目可以稍缓一步。"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抱怨,正在某些人心中累积,酝酿成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
春去秋来,龙湾基地的建设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从高空俯瞰,原本宁静的海湾已经面目全非。海岸线被大规模改造,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区域被挖深开凿,形成了一个能容纳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