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司令是个五十出头的老军人,面容坚毅,眼神锐利,身上带着长期驻扎前线养成的警觉与果断。他一进门就环顾了一圈指挥室,目光在墙上的"鲲鹏"设计图上停留了几秒。
"李总师,打扰了。"赵司令走上前,与李铭握手,"我这次是代表空军来...考察一下龙湾基地的建设情况。"
李铭心中了然,笑着引他到会客区就座,"赵司令亲自来,必然不只是简单考察。请讲实话,我们直接聊。"
赵司令犹豫片刻,还是直言不讳,"李总师,实不相瞒,空军上下对目前的资源分配有些...意见。"
他拿出一份报告,"这是我们新一代战机的研发进度,比计划足足慢了一年。关键原因是——"他指着报告中红圈标注的部分,"发动机专家和特种材料几乎全部被'鲲鹏'项目征用了。"
李铭默默听着,没有打断。
"李总师,我完全理解'鲲鹏'的战略意义,但白头鹰国的B-52轰炸机已经服役,北极熊国的图-95也即将完成试飞。这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覆盖了我国大部分领土,而我们的空军,却连能与之对抗的远程截击机都没有,更别说自己的战略轰炸机了。"
赵司令的声音低沉但坚定,"海军有了'鲲鹏',陆军有了'飞龙'导弹,而空军...我们的将士们开始质疑:难道空军就不需要自己的'战略重器'了吗?"
李铭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基地一角那个被多重警戒线严密保护的小型机库,那里的警卫数量甚至比"鲲鹏"核心区还要多,普通人连靠近都不行。
"赵司令,我明白你的担忧。"李铭转过身,表情认真,"但请相信,我从未忽视空军的需求。只是有些计划...需要循序渐进。"
赵司令显然不太满意这个模糊的回答,"李总师,我们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实际的资源支持。新一代战机的发动机项目已经停滞了三个月,关键是连预算都——"
"赵司令,你认为未来空战的关键是什么?"李铭突然打断他。
赵司令一愣,"当然是速度、高度和火力。我们需要能飞得更高更快的战机,装备更强大的武器。"
李铭摇摇头,"不完全是。"他走回桌前,拿起一支笔,"未来空战的关键是——信息优势和打击精度。无论多么先进的飞机,如果找不到目标,或者打不中目标,都是没用的。"
赵司令皱眉,"李总师,这我当然明白,但没有先进的平台,何谈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