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震撼的参数(第1页)

张工程师,控制系统专家,看着图纸上那些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呼吸变得急促。"这...这是闭环PID控制器?还有这个自适应算法...这些概念在理论上都存在,但实际应用还远没有成熟,尤其是在如此极端的工作条件下..."

"第三个问题,结构强度。"李铭指向第三张图纸,这是一个奇特的多层次结构设计,"采用了生物仿生学原理,模拟鸟类骨骼的中空支撑结构,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大幅提高强度。外层采用我们刚才提到的特种合金,内层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强筋,两者之间填充特制的吸震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式应力分散系统。"

林工程师听到"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个词时,几乎跳了起来:"碳纤维?李总师,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新材料吗?产量极低,成本极高,从未用于实际工程,您确定要..."

李铭平静地打断他:"我已经安排了专门的生产线,用于'夜枭'项目的碳纤维材料会得到保障。"

整个房间再次陷入震惊的沉默。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动机设计,而是一整套涵盖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结构工程的系统性技术革命。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是如此详尽、具体,绝非纸上谈兵的理论设想,而是经过精确计算和周密规划的工程方案。

赵司令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李总师,恕我直言,这些技术...我们国家真的能实现吗?这些听起来比'飞龙'导弹还要先进十倍的概念,在目前的工业基础上..."

李铭微微一笑,走到会议室角落,打开了一个不起眼的保险柜。从中取出一个小型金属部件,看起来像是某种精密加工的喷嘴装置。

"这是矢量推力喷口的缩比模型,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初步测试。"他小心地将它放在桌上,"1:5比例,使用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那种特种合金。"

所有人都围上前来,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小小的金属部件。它的表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银灰色光泽,边缘处有着精确到微米级的加工痕迹,内部可见复杂的液压执行机构,整体透露出一种未来感与精密性的完美结合。

陈博士小心翼翼地拿起它,专业眼光立刻捕捉到了关键细节:"这加工精度...至少达到了5微米级别,我们国内现有的精密机床根本无法实现。"他抬头看向李铭,"这是在哪里生产的?"

"西南一个专门的实验工厂,设备都是特制的。"李铭淡淡地回答,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王教授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