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赵司令:"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飞行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派它执行那些风险极高、常规战机不愿意或无法执行的任务,比如深入敌后的侦察、对防御严密目标的突防打击,甚至...单向任务。"
赵司令听懂了这个含蓄的表述——"单向任务"意味着不计划返航的自杀式攻击。在战时,这种能力的战略价值无法估量。
"此外,"李铭继续道,"由于没有生命支持系统和驾驶舱,'夜枭'的体积比同等级的有人战机小得多,雷达反射面积降低了80%以上,再加上我们特殊的表面涂层设计,它的隐身性能将超出任何现有战机。"
刘教授,雷达专家,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这种涂层...能吸收雷达波?"
李铭点头确认:"特殊的铁氧体复合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雷达波,使'夜枭'在敌方雷达上几乎不可见。当然,完全隐身是不可能的,但它的雷达截面积比常规战机小十倍以上。"
这又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概念——雷达隐身技术。在五十年代,雷达系统刚刚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军事领域,而隐身技术甚至还没有出现在科研人员的理论设想中。
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静默。每个人都在试图消化这些信息,但这些概念实在太过超前,以至于大脑需要时间重新构建对航空技术的认知框架。
王教授是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李总师,如果这些技术都能实现...那么'夜枭'将不仅仅是一架先进的无人机,而是一场彻底的航空革命。它将改变战争的基本规则,重新定义空中力量的概念。"
李铭平静地点点头:"正是如此。"
"但是..."林工程师仍然有些困惑,"为什么叫'夜枭'?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李铭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鲲鹏"基地,声音低沉而有力:"猫头鹰,夜间的无声猎手,看不见它的存在,却能精确捕捉猎物。它代表着未来空战的本质——不再是咆哮着的'雷霆',而是无声潜行的'幽灵'。"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诸位,我知道今天介绍的这些概念对你们来说难以置信。但请记住,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通过打破'不可能'的界限实现的。十年前,谁能想到我们会有自己的原子弹?五年前,谁能预见我们会发射自己的卫星?"
李铭的眼神坚定而充满感染力:"'夜枭'将是龙国空军的战略利器,也是我们向世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