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仿佛打开了闸门,房间内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所有人都在兴奋地谈论"盘古"和"鸿蒙"的潜在应用场景,争论资源分配和发展优先级。
"海军需要优先配备这种系统!"钱司令坚持道,"'鲲鹏'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有了'盘古'的计算支持,我们能至少提前一年完成设计定型!"
"空军的需求更迫切!"赵司令不甘示弱,"'夜枭'无人机群需要强大的地面控制系统,'盘古'和'璇玑'软件简直就是为此量身定做的!"
"别忘了陆军!"另一位将领插话,"我们的火炮瞄准系统、战场通讯网络、后勤管理,都能从这种计算能力中获益!"
争论越来越激烈,但与其说是争吵,不如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所有人都看到了"盘古"和"鸿蒙"所代表的巨大潜力,都希望自己的部门能够优先获得这种革命性技术。
李铭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嘴角挂着一丝满意的微笑。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知信息技术对现代战争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在原本的历史中,龙国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比西方晚了近二十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现在,通过"盘古"和"鸿蒙",他正在改写这一历史,为龙国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李总师,"副统领突然走到李铭身边,声音略微压低,"这项技术...对我们的优势能持续多久?"
李铭明白副统领在问什么——这是一个关于技术领先性的战略问题。
"以我的估计,至少十年。"李铭平静地回答,"白头鹰国和北极熊国的计算机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他们走的是传统大型机路线,体积庞大,成本高昂,应用受限。'盘古'和'鸿蒙'走的是全新的小型化、图形化、网络化路线,这是一条他们尚未探索的道路。"
副统领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十年...足够了。有了这个'大脑'和我们的核能'心脏',再加上'鲲鹏'、'夜枭'这样的'拳头',龙国将真正崛起为世界强国。"
他转向其他还在热烈讨论的高层领导:"同志们,讨论先到此为止。我提议立即成立'盘古工程'领导小组,由我亲自挂帅,李铭同志任总工程师,负责'盘古'和'鸿蒙'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这将是与核电站建设同等优先级的国家战略项目!"
话音刚落,所有人立刻响应,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期待。即使是最初持怀疑态度的徐副主任,现在也是"盘古"的热烈支持者,主动提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