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上前去,惊叹于这台看似简单却蕴含高深技术的设备。李铭没有告诉他们,这台"原型机"的设计其实来自他穿越前记忆中的教科书——当然经过了大幅简化,以适应当前的工艺水平。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李铭详细解释了"盘古"项目的各个方面,从硬件架构到制造工艺,从散热系统到电源管理。每一个技术难点,他都准备了详尽的解决方案,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当众人离开"零号实验室"时,脸上既有震撼,也有困惑。他们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能同时精通如此多的尖端领域,从核能到航空,从电子学到材料科学...但震撼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硬件只是"盘古"计划的一半。真正的挑战在软件方面,而这部分,李铭计划亲自完成。
接下来的日子,李铭几乎消失在"零号实验室"中。即使是最核心的助手,也很少能见到他。基地里流传着各种猜测:有人说他在研制更可怕的武器,有人说他病倒了,还有人说他秘密去了国外...
真相是,李铭正在利用他最核心的"金手指"——"小世界"。这是一个只有他能进入的特殊空间,时间流速与现实不同。在那里,他可以不受打扰地编写代码,设计系统,然后带回现实世界。
在这个隐秘的空间里,李铭开始了一项在这个时代看来近乎疯狂的工作——编写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操作系统"。
他给这个系统起名为"鸿蒙",象征开天辟地、混沌初开。这是一个超前设计的系统内核,具备多任务处理雏形、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框架等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但被大幅简化以适应"盘古"有限的硬件能力。
在操作系统之上,李铭开发了几款革命性的应用软件。首当其冲的是"天工"CAD系统——一款图形化设计软件,支持二维绘图和简单的三维模型构建。在五十年代,当工程师们还在用铅笔和绘图板苦苦绘制图纸时,"天工"将彻底改变设计方式,对机械、建筑、电路设计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
另一款重要软件是"璇玑"控制系统,专为卫星测控、火箭和导弹制导优化设计。这款软件能将复杂的轨道计算和姿态控制简化为直观的图形界面,极大提高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
此外,李铭还开发了一套基础编程语言和编译器,为未来的软件开发奠定基础。这种语言介于汇编和高级语言之间,既能直接控制硬件,又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是他精心设计的平衡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