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通常都是安静的,只有服务器运转的嗡鸣和键盘敲击的声响。
凌晨两点十七分,杨毅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最后一行代码保存。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他嘴角微微上扬——98.9%,比上周又提高了0.2个百分点。
“终于成了。”他轻声自语,伸了个懒腰。十七岁的少年身形单薄,套在过大的MIT文化衫里显得更加瘦削。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是盛满了整个波士顿的星光。
他的“微表情测谎系统”已经连续运行72小时没有出现误判。这套算法能够通过普通摄像头捕捉面部42块肌肉的细微运动,结合心率、瞳孔变化等生理指标,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理论上,这可以应用在审讯、安保甚至临床心理学领域。
“杨,你还在?”实验室管理员探头进来,“我要锁门了。”
“马上走。”杨毅保存好数据,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备份U盘塞进了书包夹层。最近总有种莫名的不安感,像是有双眼睛在暗处盯着他。
走出理工楼时,初秋的夜风带着查尔斯河的水汽扑面而来。杨毅裹紧外套,突然注意到停车场有辆黑色奔驰一直没熄火。车窗贴着深色膜,看不清里面的人。他加快脚步,直到转过两个街角才松了口气。
“神经质。”他自嘲地笑了笑,却还是下意识摸了摸书包里的U盘。
三天后的中午,杨毅正在学生食堂啃着三明治,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坐到了他对面。
“杨毅同学?”男人递过一张烫金名片,“我是NeuVision科技的CEO,理查德·斯通。”
杨毅扫了一眼名片,上面印着“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解决方案”的字样。他警惕地把餐盘往后挪了挪:“有事?”
“我们对你开发的微表情识别系统很感兴趣。”斯通推过来一个平板电脑,上面显示着500万美元的报价单,“买断价。”
杨毅的叉子停在半空。五百万,足够付清他未来十年的学费,还能给孤儿院的李妈妈换套新房子。但屏幕上那份合同细则里藏着陷阱——第17条小字注明买方将获得“所有相关技术的完全使用权”。
“抱歉,不卖。”杨毅放下叉子,“这个算法不应该被用来监控普通人。”
斯通的笑容僵在脸上:“年轻人,你恐怕不明白这个报价的分量。”
“我很明白。”杨毅站起身,“所以拒绝得更干脆。”
斯通的眼神瞬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