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文章的前两个方面,还是谈的产业和就业的问题,第三个方面,则是上升到了机制和体系之上。
第三个方面,是推动城乡联动:构建“工农互促、产销衔接”的内循环体系。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乡要素的高效流动与融合。
清河县草莓产业通过“农村种植基地+县城加工园区+全域销售网络”的空间布局,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构建起工农互促、产销衔接的县域内循环体系。
在生产端,形成“农村出原料、县城搞加工”的分工格局。
在销售端,依托“线上电商+线下商超+农旅融合”的多元渠道,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
在要素端,通过“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让农民从“产业链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城乡旺”的协同发展。
最后,文章表明,清河县青梅、草莓产业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必盲目追求“大而全”,关键在于立足实际、找准切口,通过特色产业的“点上突破”,带动城乡要素的“面上流动”,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跃升”。
从青梅产业到草莓产业,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清河县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县域经济的活力,在于对资源禀赋的深刻认知,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对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
未来,随着各种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壮大,清河县将进一步完善“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销售品牌化、就业常态化”的“四化”发展体系,让“小产业”持续释放“大能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篇文章写好之后,李浩然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出去,而是在等待时机。
至少要等李浩轩的草莓工厂开始生产之后,李浩然才会发出去。
到时候就算有人想到清河县来参观考察,也能有实物可看。
这个时间并不太长,仅仅几个月时间,李浩轩那边就已经签下了1000亩土地的流转协议,并且分批种下了草莓苗,待到今年十一二月份,就可以采摘第一批草莓了。
同时,在健康食品产业园,李浩轩的草莓工厂一期项目,也建设得如火如荼。
草莓工厂同样找的是恒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施工方。
最近几年,李浩然给恒泰建筑工程公司介绍了不少项目,而且都是按照项目进度支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