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新的工作(第1页)

转眼到了岁末,领跑汽车的第一台量产车,正式驶下生产线,并且举行新车下线上市活动。

领跑汽车邀请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以及李浩然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新车下线上市活动。

李浩然站在人群里,看着崭新的、科幻感十足的新车缓缓驶入活动现场,忽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刚刚上任市经合局局长时,涪西区新能源产业园区里,还只有几栋空荡荡的厂房。

如今,川能新材料、东材科技、涪江锂电、清源固态电池、领跑汽车、绿能环保等等企业,已经将整个新能源产业园区挤得满满当当。

从正极材料、耐高温隔膜、固态电池,到电机、电控,再到整车组装、电池回收,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终于在涪江扎根。

此刻,一年的奋斗历程,像快进的胶片在脑海里闪过。

第一次和川能的王川在医院走廊谈合作,对方握着他开的药方说,“李局,我信你这个人,也信涪江的诚意”。

第一次带东材科技的梁总看园区,对方指着空地问,“这里能不能建隔膜生产线”,他立刻协调规划局出方案。

还有无数个在会议室里讨论到深夜的夜晚,无数次往返于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奔波,无数次为了一个审批流程、一个技术参数、一个物流细节反复沟通......

那些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就这样一点点变成了现实。

此刻,看着眼前科幻感十足的新车,李浩然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

这台车的每一个部件,都像是产业链上的一颗珍珠:川能的正极材料奠定了续航的基础,东材的隔膜保障了安全,清源的固态电池赋予了它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

这哪里是一台车,分明是涪江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见证。

活动间隙,秦锐锋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浩然,这一年,你的功劳最大,硬生生给涪江打造了一条产业链,不容易啊。”

李浩然笑着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是领导的指挥,各部门的协作,涪西区的执行,企业的信任,就连网友都帮着出谋划策......这是所有人的心血。”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园区深处,“以前总说招商引资难,其实难的不是找企业,是让企业觉得‘这里值得’。我们做的,不过是把该有的配套做好,把该给的服务给到,让企业来了能扎根,扎了根能成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