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领跑汽车宋总的发言,清源公司周副总看了看众人,这才道:“宋总,目前清源在涪江的第一条固态电池生产线,月产能是5000到6000 组,专门匹配你们新车型的电池尺寸;下个月第二条生产线会投产,投产后月产能能达到1.2万组,完全能覆盖你们初期每月 8000组的需求。”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十足的笃定:“如果后续你们销量超预期,我们还能启动第三条生产线的建设,从立项到投产最快6个月就能实现,毕竟我们有川能的正极材料和东材科技的隔膜在托底,川能每月能给我们供应200到3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东材的隔膜产能也能完全保证我们的使用,原材料端不会掉链子,我们的电池产能就不会掉链子。”
宋明辉眯着眼思索着,一万两千组的固态电池,肯定能够满足领跑汽车新车型初期的需求,至于后期能不能涨,就要看口碑了。
但是,只要电池质量好,有口碑,那新车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想到这里,宋明辉抬眼看向清源公司的周副总,目光锐利:“周总,去年我们跟某电池厂商合作,对方也承诺月产能一万组,结果因为上游材料断供,实际只交付了百分之三十,导致我们车型一度停产。你们怎么保证‘不会掉链子’?”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坐在周副总旁边的川能新材料董事长王川立刻接过话茬,拿出一份盖着公章的《长期供货协议》:“宋总,这是我们跟清源签的三年期协议,明确约定每月供应不低于2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若出现断供,我们按日支付合同金额1%的违约金。
还有,我们在涪江的第三条正极材料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下个月投产,月产能能从200吨涨到300 吨,就算清源扩产,我们也能跟上。”
东材科技的梁总也补充道:“我们为清源定制的耐高温陶瓷涂层隔膜生产线,现在每天能产10万平方米,专门匹配‘清源一号’的尺寸,还预留了6万平方米的应急产能,只要清源提前48小时通知,我们就能满负荷生产。”
宋明辉拿起《长期供货协议》翻到违约条款页,红色的公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确实如川能新材料的王总所说。
他沉默了几秒,看向清源公司周副总,又问出第二个关键问题:“那批量采购价格呢?刚才你只是说优于行业均价,没有具体数字。”
周副总笑了笑,道:“针对领跑的采购量,我们给出的批量价是1元/W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