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吾道不孤(第1页)

且说益州,成都。

王宫大殿中,群臣联袂前来。

蜀王张常逊环顾左右,问道:“前线军情如何?”

孟之祥起身拱手:“高楷兵分三路来攻,恰如我等预料。”

“如今,金牛道一路,严老将军把守剑门关,将敌将元整阻挡在关外,不得寸进。”

“米仓道一路,裴刺史坚壁清野,据守射洪城,防御得当。敌将哥舒浩、徐晏清无计可施。”

“至于水道,韦刺史禀报,敌将段治玄、马规元似有分兵迹象,欲从岷江溯流而上,偷袭成都。”

司马崔鸿渐哂笑道:“痴心妄想!”

“沿岷江上游至成都,有戎州、嘉州、眉州、蜀州一众州县,江水湍急,千里迢迢,莫说逆流而上,便是顺流而下,亦困难重重。”

“这二人竟妄想从此条水道来攻,实在异想天开。”

孟之祥虽与他不睦,却忍不住点头附和。

这条水道,虽可抵达成都,却耗时太久,而且一路上,诸州刺史皆可以逸待劳,于途中拦截。

只需稍作埋伏,便可一举铲除两人兵马。

更何况,这大雨时节,岷江暴涨,行人皆避之不及,若要安然度过,不啻于痴人说梦。

张常逊笑容满面:“如此说来,水道这两人兵马,不足为虑。”

孟之祥颔首道:“高楷分派这三条路线,唯有米仓道稍有威胁。”

“如今,裴刺史坚守射洪,严老将军把守剑门关,大王可高枕无忧。”

张常逊笑道:“仰赖诸位文臣武将齐心协力,孤才能安坐一方。”

崔鸿渐陡然开口:“大王,虽如此说,却不可旷日持久守御下去。”

“微臣有一计,可击退高楷,甚至叫他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再不敢进犯蜀国。”

张常逊目光一亮:“崔司马有何妙计?”

崔鸿渐娓娓道来:“所谓远交近攻,大王不如派遣使者,联络齐国公董澄,说动他派兵进攻汉中。”

“如此一来,高楷腹背受敌,必然退去,蜀国之危迎刃而解。”

张常逊颔首:“就依此计行事。”

他虽无胸无大志,却也不愿轻易将祖先基业拱手让人。

自然要折腾一番,若能让高楷知难而退,不再兴兵来犯,两家和睦相处,最好不过。

孟之祥也无异议,他出身成都大族,掌控蜀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愿投降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