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正率军控制南门,听闻此事,沉声道:“百姓无辜,且让他们去吧。”
杨烨略微迟疑:“主上,若让这二人逃了……”
“怎能让他们如愿?”高楷淡声道,“传令唐检、哥舒浩,前往城固设伏,务必将这二人擒杀。”
城固是梁、洋二州交界处,裴行基、崔孝宽二人逃跑,这是必经之地。
“遵令!”一员兵卒答应一声,持令旗,传讯去了。
杨烨笑道:“如此一来,这二人绝无幸免之理。”
高楷略一点头,正要率军攻取内城,忽见城门大开,呼喊声四起:“高郡公,我等愿降。”
他面露惊讶,放眼望去,却见内城诸多军民,箪食壶浆,迎出城外。
为首者,却是一名文士。
“草民华英龄,仰慕高郡公威名,特此献上内城。”
高楷面露喜色,双手将他扶起,笑道:“英龄深明大义,不必多礼。”
“谢郡公!”华英龄拱手道,“城中户籍图册,粮仓府库,甲胄兵械,县衙府邸,草民已命甲士看守,万无一失。”
“好!”高楷大笑一声,悄然看去,见这人头顶青气弥漫,红光闪耀,倒是一员封疆大吏之运。
南郑可是梁州治所,汉中最精华之地,此番将其拿下,完好无损,这人可得一大功。
“华郎君,你既献城归降,我自不吝封赏。”
“这南郑城,便有劳你暂且掌管,务必安定民心,勿要让人趁机作乱。”
“遵令!”华英龄大喜下拜。
不多时,三方城门皆传来消息,已平定乱局。
高楷欣喜,前往府衙坐镇,张榜安民。
而另一头,裴行基、崔孝宽二人以百姓为质,逃出城外,直奔城固而去。
夏侯敬德紧追不舍,一番厮杀,到最后,二人身侧只剩下三百残兵跟随。
这一行人,不敢停留片刻,一路疾驰至城固,十里外一处驿馆。
裴行基远望一眼,不知为何,总有心惊肉跳之感,似乎杀身之祸便在眼前。
一时心中迟疑,勒马放慢脚步。
崔孝宽蹙眉:“将军,城固在望,为何裹足不前?”
裴行基强笑道:“我腹中绞痛,却是内急,崔记室不妨先走一步,我稍后便至。”
崔孝宽不疑有他,带着百余亲卫,便再度起行。
待他身影消失,裴行基低声道:“调转方向,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