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李光焰率三千人马前来,恭请张氏、杨皎、敖鸾、秾哥儿出发。
户部司沈不韦、工部司宇文凯、礼部司窦仪、刑部司萧宇,率领吏部司、兵部司诸位官吏同行。
另有诸多老弱妇孺,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南郑起行,至凤州黄花县,走陈仓道。
此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又有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好一副热闹景象。
更有林海峡谷,水深流急,绝壁凌空,诸多盛景不一而足。
众人一路行来,可算大饱眼福。
张氏忍不住感叹:“不出门,不知天地之大。”
“我这老妪,从此也算见多识广了。”
敖鸾笑道:“这才一条陈仓道,姑母便有此叹言。”
“等将来,表哥以整个天下、两都十六道奉养,姑母又该如何?”
“你这猴头,又拿我说笑了!”张氏笑骂一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众丫鬟仆役、诸位夫人闻言,却止不住期待起来。
秦国公若能一统天下,他们自是跟着主家、夫君沾光、同享富贵繁华。
张氏忽然问道:“我听闻,从南郑到长安,傥骆道才是最近的路,为何弃之不走,反倒走这最远的陈仓道?”
“阿娘有所不知。”杨皎回言,“傥骆道虽然路途最短,却最为险峻,极难行走。”
“倒不如这陈仓道,地势较为平缓,虽然远些,却省却一番颠簸劳苦。”
敖鸾附和道:“李将军担心姑母您身子吃不消,特意改走这陈仓道。”
“纵然耽搁些时日,只要平安抵达,便是最好。”
“原来如此!”张氏恍然,“兰桂,你代我道谢一声,多亏他想得周到。”
她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一路车马劳顿,确实疲惫。
“是,老夫人!”兰桂领命去了。
说到这,张氏忽然想起一事:“谢氏可曾来了?”
杨皎点头:“夏侯将军特意交代,请谢夫人同行。”
张氏叹道:“她为守寡也一年多了,我看呐,可以成亲了。”
“敬德年近而立,却无一儿半女,也该娶妻生子,绵延后嗣了。”
敖鸾展颜一笑:“姑母既然感念夏侯将军一片痴情,不如亲自为他与谢夫人主婚,岂不更好?”
“我正有此意!”张氏颔首一笑,“等到了长安,便和楷儿商议,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