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李承乾:私心和公心,必须找到平衡点(第1页)

“关于安全的问题,朕自己的孩子自然会着重考虑。

首先,他们外放的时间,没有任何固定性,主要看当代的皇帝想法。

另外,明里暗里自然会有保护。

若是如此,一个两个出意外也就罢了,三五个十个八个都出意外。

房爱卿,你是当朕是傻子还是当朕的孩子是傻子?

若是真有人有那个胆子,敢弄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最好期待自己没有写族谱!”李承乾冷笑道。

“陛下圣明,那……以十岁或者十一岁为例,在这之前,即便是聪慧的孩童,也不过是三岁左右开始启蒙。

到十岁之间,也就那么七八年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段,还要算上启蒙本身。

即便是有了拼音,还有简体的文字,能够加快学习速度。

可这么点时间,能学习的东西也不多。

如此,可否有些……”

话没说完,但懂的都懂。

“扶苏学儒家学的很好吧,结果呢?

刘邦学的很多吗?结果呢?

皇帝也好,王爷也好,甚至包括世家大族的掌权人也好,他们需要把四书五经,需要把历朝历代所有知识,全都融会贯通吗?

那种人,可以是文学大家,但他不可能是皇帝,也不可能是王爷!

皇帝跟王爷,掌管的是天下的民生,只要会知人善用,懂得最基本的道理,懂得所有的常识,也就足够了。

这天下的知识,是学不完的。

每个人擅长的方向不一样,所学就不一样。

比如喜欢编书的颜爱卿,要论文学方面的素养,有几人比得过?

再比如论兵法和统帅,又有几人比得过李靖爱卿?

再或者比工匠之能,在座的各位,又有谁能够比得过?

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同,需要精通的东西就不一样。

皇帝和王爷,需要精通那些吗?

除非是自己的爱好,否则根本就无关紧要。

他们最需要精通的,就是民生和政治。

朕设置出如此成长路线,就是专为此而设,有何不可?”

房玄龄当然知道,有些东西没有说出来也就罢了,说出来了之后,其实道理挺简单的。

他现在不是批评李承乾这样做不好,而是要争取利益。

“陛下圣明!”

再次夸了李承乾一句之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