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仓皇逃命(第1页)

东北方向的战斗已然爆发,南面的苏东曦则率领一连二排,成功包抄到位。

这个洞口不但狭小,还被碎石块封堵得严严实实,实在是隐蔽至极!也难怪范排长要从北面洞口进入。

苏东曦粗略估量,此洞口仅能供一人出入。这就是越军特意预留的撤退通道。

黎副团长自然也不是吃干饭的,洞内众多伤员,正如苏东曦所判断的那样,纱布短缺,还需要清洗晾晒。

此外,大批士兵频繁进出,或挖野菜,或采草药,被中国军队察觉,也只是时间问题。

没有退路的山洞,宛如一口活棺材,即便解放军无法攻入,只要他们将洞口炸毁,他们也会被活活憋死在里面。

正因如此,有了这个小洞口,在给予敌人有效杀伤后,他们便能够从容撤退。

“苏参谋,我们要不要堵住这个洞口,将越军射杀?”施连长向苏东曦询问意见。

苏东曦对洞内情况一无所知,自然无法直接回答,于是转头对孙翻译说道:“小孙,问问李班长,里面是什么情况啊?”

由于天黑,树林又异常茂密,他难以估算这条山洞的长度,更无从了解洞内的具体状况。比如洞的宽度,是否有分叉等等。


一般而言,溶洞都不会是笔直的,除了分叉,还会有一些不规则的“大肚子”空间。

小孙“叽里咕噜”地与李班长交流了一番,随后用手电筒照着,李班长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草图。

苏东曦拉着施连长,一同蹲下来,仔细端详草图。

一眼便能看出,这个溶洞呈现出弧形。靠近这边出口的地方,有一个葫芦形状的大肚子。

小孙告诉他们,伤员被安置在“肚子”的南半部分,北半部分则是所有官兵休息的区域。

李班长还透露,这条溶洞的长度,大约在五六百米左右。

了解完洞内情况后,苏东曦心里就有了底。

他转过头,对施焕峰说:“施连长,我们不能堵住洞口打,不然敌人一遇袭,就会缩回洞里……”他边说边用手在草图上比划着。

如果把敌人赶回洞内,那这个山洞就难以攻克了。强攻的话,必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把山洞炸塌,里面的伤员也活不了。这种不人道的行为,显然是中国军队不愿去做的。

他下令,让部队撤退一段距离,放出来打!等越军除伤员外全部撤出,再集中射杀。

命令一下,部队立刻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