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十六)(第1页)

村干部的选举通常会经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选举村书记,这个职位的选举仅限于村里的党员参与。接下来是第二阶段,即选举村主任,这一环节则需要全村的村民共同参与。

在柳家村,当时党员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党员大多都是在文革初期就已经存在的,如今他们都已步入六七十岁的高龄,而年轻党员则寥寥无几。

柳琦鎏的父母都是村里的老党员,他们对于贿选行为深恶痛绝。尽管面临着五千元的金钱诱惑,他们二老仍然坚守原则,坚决不接受贿赂,并坚持将自己的选票投给那些真正愿意为村民办实事、比较廉洁的书记候选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那个试图贿选的书记候选人所邀请的酒席。这一举动无疑让那个书记候选人感到十分难堪,同时也彻底得罪了他。

选举前一天,夜幕悄然降临,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柳琦鎏静静地站在堂屋门口,凝视着父母在屋内低声商议的身影。

父亲坐在那张陈旧的木桌前,他那因常年握锄头而变得粗大的手指关节,此刻正紧紧捏着那些被揉皱的五千元钞票。那五千元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刺眼,而父亲的指尖却微微发抖,似乎那五千元有着千斤之重。

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那是从老旧的木桌上的茶壶中飘散出来的。木桌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的纹理已经被岁月磨平,透出一种陈旧的气息。

墙上挂着一张“优秀党员”的奖状,原本鲜艳的红色已经褪去,变成了淡黄色,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时光。奖状旁边是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年轻夫妇笑容灿烂,与如今满头银发的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对夫妇是文革初期入党的,他们见证了太多在“糖衣炮弹”攻击下的道德和信念的坍塌。

父亲看着那张奖状,深深地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是啊,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人心也变了。但是,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就在这时,门帘突然被人撩起,一个身影闪了进来。来人是村书记候选人赵德福,他手里提着两瓶白酒,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

赵德福的皮鞋擦得油亮,在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印子。他的笑容堆得比村口庙会上卖的糖人还要厚,嘴里说道:“柳叔、柳婶,明儿选票的事儿,就拜托您二位啦!咱都是老交情了,酒席也备好了,您二位可一定要赏光啊!”

赵德福的突然现身,让原本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