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县城管理(第1页)

第一章 城墙下的课堂

晨光熹微,平安县城墙的缺口处已经聚集了三十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刚从延安派来的学生干部,也有本地选拔的积极分子,甚至还有两个从日军监狱救出来的原县政府文书。陈长安站在半截残破的城垛上,手里拿着块青砖。

"今天第一课,就从这块砖开始。"陈长安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举起砖块,阳光穿过砖孔,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从日军'忠灵塔'地基里挖出来的明代城砖,上面有'万历二十三年'的铭文。"

人群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突然举手:"报告!我在县志上看到过,这应该是当年戚继光部修建的防御工事用砖。"

"很好。"陈长安点点头,"记住,管理县城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赵小川,今晚你把县志中关于城墙修建的部分抄录出来,明天给大家讲解。"

被点名的年轻人涨红了脸,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他原是县城书店的学徒,因为偷偷保护了一批古籍被发现,差点被日军处决。

陈长安跳下城垛,带着学员们沿着城墙缓步前行。每走到一处破损,就停下来讲解:"这里需要留出射击孔,角度要向下倾斜15度...这里的夯土层要加入碎石增加强度..."学员们有的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有的蹲下来用手丈量尺寸。

"管理城墙就像管理县城,"陈长安的声音随着晨风飘散,"既要坚固可靠,又要留出必要的通道和窗口。"

第二章 夜校里的争论

县衙旧址的大院里,五盏煤油灯将临时教室照得通明。六十多名学员挤在长条木凳上,今晚的课程是"粮食配给与市场调节"。

"我反对开放自由市场!"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拍案而起,"现在粮食这么紧张,必须实行统购统销!"他是三团派来学习的炊事班长王大柱,手上还带着炊事班特有的烫伤疤痕。

角落里传来轻柔但坚定的女声:"可老百姓手里有余粮也不敢拿出来,这样反而加剧了短缺。"说话的是原县立女中学生林秀,她父亲被日军杀害后,她带着乡亲们在山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

教室里顿时分成两派争论起来。陈长安靠在门框上静静听着,直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怯生生地举起手。

"我...我觉得可以分步走。"说话的是才十五岁的李二狗,他父亲是县城铁匠,被强征去给日军修枪械后再没回来。"先让老百姓用粮食换盐铁这些必需品,等大家放心了,再慢慢放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