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莲花台中央。
苏轼持笔而立,身前桌上,墨色的字填满宣白纸张。
此刻,自这张宣纸中,映出一幕景象。
有杏树从里面生长,树上还挂着又小又青的杏子。
不远处缓缓浮现一条小溪,小溪边上长出一排柳树。
小溪环绕处,一户人家凭空出现,周围天空还有燕子围着飞行。
柳絮纷飞,飞落这户人家小院一位少女发梢。
少女丝毫不觉,荡着秋千笑得正开心,根本没有察觉笑声感染墙外的行人,令墙外行人为之发呆……
而在这如梦似幻的景象中,一位穿着白衣的男子持笔而立,紧闭双眼。
天空垂落的文气光芒,笼罩住他的身躯,让他显得遗世独立,如同下一刻就会飘然飞仙,去往九重天阙。
良久,男子才睁开眼眸,倒映出星辰万千。
抬起持笔的手掌,只见指尖毛笔莹莹生辉,泛着白玉色光芒。
一旁的虚幻景象也慢慢沉入泛着荧光的雪白宣纸。
“恭喜子瞻喜获两件文宝。”见苏轼苏醒,柳三变倚靠在栏杆上恭贺道。
很多人不知道苏轼是怎么被拐过来的,其实这事出乎意料的简单。
李清照在他面前以文气施展诗词力量,且说明千秋城与大宋巡狩府的区别。
就让这位一生总是在贬谪道路上的大文豪有了倾向。
相比大宋巡狩府派系林立的环境,这位大文豪更喜欢与千秋城文人谈论古今。
“今日机缘,还要多谢景庄兄。”收起得到洗练而蜕变为白玉狼毫笔与承载蝶恋花·春景的白玉宣纸,苏轼心情也很不错。
“哪里,这都是子瞻自己的本事。”
“今日开了文宫,千秋城内却暂无修炼文宫的法门,只能靠我等写诗词歌赋、文章礼乐等增长。”
“有子瞻的加入,或许能让文宫修炼法门更快现世。”
“这是我等之愿,愿为天下文人开一脉法门。”
“也是让易安特地去请你过来的原因。”
如今文气之星越发明亮,有了这批降临的人加入。
要不了多久,黑夜里,漆黑的破晓营地上空,就会出现一颗星辰。
虽暂时无明月之光光撒天地。
却也足够让人在空无一物的夜空,有睹物思人的寄托。
总有一日,说不定这颗文气之星的光芒,也会如明月一般照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