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儒之上呢?”
李海益不相信,堂堂一个大世界,会连大罗都没有。
要知道,之前黑神话世界碎片之中,都有弥勒佛这等大神通者。
王守仁仰头,道:
“国儒之上?那就只有圣儒了!昔年孔以仁开路,孟以义养气,开了入世儒修一脉,敬天帝,合人意,这才有了如今繁华的三界!
只可惜,孔圣合道,孟圣殉道,如果国儒之上有境界,怕是只有这两位担得起了!”
“儒家之圣,合道、殉道?怎么听起来这么像天仙的道化和神仙的殉祭。如果这条路走的通的话,似乎儒修,潜力无穷啊!”
李海益修儒到儒仙,虽然借了本体不少法力,但也算深入研究。
儒修养一口浩然气,以读书得来的智慧为资粮参悟人道神通,是标准的人仙修行之法。
李海益自己就是人仙,当然知道人仙的特点。
人仙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天仙合道,地仙养秘境,神仙守神职,鬼仙养魂灵。
唯独人仙,好似都可以,又好似,样样不通。
能悟道,不如天仙,能开秘境,比不上地仙,能挂神职,比不得神仙,能养魂灵,比不上鬼仙。
可,人本就是这样,这种可塑性,才是人仙最大的长处。
走上人仙之道,养气困难,就引起万民共鸣,借助皇朝气运修行。
手段匮乏,就参悟神职,丰富神通。
前方无路,就法天效地,参悟天道。
一代代儒仙的努力,让仙侠大世界的儒修顽强生长,与具备完整传承的道、释两教,平起平坐,甚至,略高一筹。
“阳明先生,我初来仙界,不知道此界道、佛两家态势如何?”
王守仁似乎对道佛两家不大看得上:
“道家出了个太乙救苦天尊转世的大仙,整合了仙界,正在镇压仙界东猿!
我们九国则镇压中猿,佛门那边,用净土困住了西猿!此三猿,是仙界仙气来源,同时也是我们仙界最大的敌人!”
“那阳明先生来接引我,是因为我镇杀了豫州的魔猿?”
“没错,三界之中,有九只魔猿,凡间的三只,保留了原始形态,一个被九州结界镇压,另外两个被蛮夷前置。现在,听说被明王国和道士镇压了。
冥界的三只吸收了三种神异,变成了幽猿、冥猿、亡猿!修为大增,我们根本奈何不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