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大项的建设就更繁琐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重工业的核心表现就是投资大,见效慢。像轻工业,建个纺织厂、面粉厂,几个月就能投产,短期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仅透过赵刚的汇报,就工业建设的艰难深有体会了。
华北的钢铁厂光是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高炉就花了三个月时间,投入的钢材和人力不计其数,可到现在,日产量也才刚刚达到战前水平,想要实现翻倍,还得投入设备跟人员。
无论怎么看,半年的变化很大,但变化又不足以引起质变。
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是太薄弱了,就算按照现在的进度稳步发展,想让麾下的工业能力翻倍,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重工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可眼下的局势,根本不允许他李峰慢慢来。
谁来给他三年五年,谁来给他10年八年?
“所以,最佳的方案不是埋头执行现有的建设计划,而是抢夺。” 李峰的声音突然变得锐利起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仅下半年从苏维帝国搬迁过来的设备、工厂,就抵上第八战区所有还多。”
“夺回满洲工业区,把小日子在关外建设的工业拿到手上,这远比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干两年三年有效得多。”
“问题总是殊途同归的。”
“要解决国内的麻烦,必须解决日军。”
“要实现工业的突破,还得解决日军。”
小日子在满洲的工业建设虽然是为了掠夺资源,但客观上也形成了强大的工业基础。如果能把这些工业成果据为己有,确实能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
李峰得了一次好处,实在不想闷头苦干了。
闷头干了两年,辛苦积累的绥远军工,还不如搬迁苏维帝国工业区的一半。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李峰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又有几分狠劲,“老实人干不成大事儿。在这个乱世,想要快速崛起,就得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哪怕手段激进一些也在所不惜。”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有必要把拿下满洲提上日程,夺取日本人留下的工业区,填补我们自身工业的不足。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提上议程,早一天拿下,我们就多一分胜算。”
赵刚沉默片刻,提出了自己唯一的疑问:“此时在远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