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第七天,县政府的黑色轿车碾着泥泞开进凯寨。车门打开,先下来的不是领导,而是一股浓郁的樟脑味——秘书小刘抱着一摞红头文件,最上面那份印着烫金大字:《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龙社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老远就伸出手,"你们的地龙烘干系统上《新闻联播》了!"
龙安心还没反应过来,文件已经塞到他手里。翻到第三页,赫然列着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
"不够修路的吧?"阿公在人群里嘀咕。
副县长笑容僵了僵,突然压低声音:"省交通厅特批的'非遗保护通道'项目,下个月就动工。"他指了指文件末尾的附件,"你们合作社是示范点。"
吴晓梅眼尖,发现附件里夹着张泛黄的旧图纸——竟是龙安心父亲当年手绘的村道设计图,边缘还有铅笔写的苗文注释。
"这……"
"档案局找到的。"副县长意味深长,"你父亲当年要是晚走半年,这条路早修成了。"
扶持款到账当天,合作社开了采购会。年轻人嚷嚷着要买最先进的德国真空机,老人们却围着务婆的火塘开小会。
"机器好是好,"务婆用火钳拨弄炭灰,"就是缺了股烟火气。"
杨婶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展开是几片发黑的枫叶:"我奶奶那会儿,用枫香叶包刺梨干,放三年都不坏。"
大学生村官小王推了推眼镜:"枫叶里的单宁酸确实能防腐,但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
"那就改良!"龙安心突然拍板。他翻出父亲笔记里"土法灭菌"的章节:蒸笼杀菌时垫上枫叶,再熏艾草烟。
三天后, hybrid方案诞生了:真空包装机里内置枫叶滤网,封装前用苗药熏蒸。县质检局来抽检时,技术员盯着检测仪直挠头——菌落数比标准还低,机器却显示有"不明活性物质"。
"这是枫香素的抑菌作用。"省农科院专家视频连线时惊叹,"你们把非遗做成了高科技!"
---
拆封真空机时,龙安心在说明书里发现张折叠的纸条。展开一看,是广州工地老工友阿强的字迹:
【安心哥:听说你在老家搞出名堂了。厂子倒闭,我学了数控机床,能修苗绣用的绣绷。要人的话……】
字迹到这里被水渍晕开,背面还粘着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龙安心戴着安全帽,站在未完工的写字楼前比剪刀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