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命名礼(第1页)

雨水顺着新修复的鼓楼檐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龙安心仰头望着十六层重檐上的彩绘——那只展翅的蝴蝶在雨后的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随时会从木板上飞出来。三个月前的地震中,鼓楼东侧的三根立柱几乎完全倾斜,如今却比从前更加挺拔。

"阿心哥,务婆到了。"吴晓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天穿了一件靛青色的苗衣,领口和袖口绣着细密的星辰纹,发髻上别着他送的银蝴蝶簪子——那是老银匠用合作社第一笔分红打造的。

龙安心转身时,吴晓梅正扶着务婆踏上鼓楼前的石板台阶。九十三岁的老人今天罕见地穿上了压箱底的藏青色百褶裙,裙摆上绣着的江河纹样已经褪色,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绣工的精细。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胸前挂着的那枚铜铃——据说是她姑姑从黄平带过来的,铃舌已经磨损得只剩短短一截,却依然能发出清越的声响。

"务婆,您慢点。"龙安心快步上前,搀住老人另一只胳膊。他能感觉到掌心里务婆的手臂像一根干枯的藤条,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莫挨这么近,"务婆用苗语嘟囔着,却并没有推开他,"汉人小子身上有股铁锈味。"

龙安心苦笑。自从三天前帮老银匠修理熔炉,他指甲缝里确实还残留着些许铁锈。但务婆说他"汉人小子"的语气已经比两年前柔和多了——那时候老人可是连他递的水碗都要用衣角擦三下才肯接。

鼓楼前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全村老少。妇女们穿着节日才拿出来的绣衣,男人们则抱着芦笙和木鼓。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一直试图摸务婆裙子上的银坠子,被她母亲一把拽了回去。

龙安心注意到人群边缘站着几个陌生面孔——县电视台的记者正调试摄像机,旁边是文旅局的王主任,正低头翻看手里的讲话稿。更远处,三辆省城牌照的轿车停在村委会门口,几个穿西装的男人在车边抽烟。

"那些人是?"龙安心压低声音问吴晓梅。

"省民委的考察组,"吴晓梅的嘴唇几乎没动,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听说要评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龙安心点点头,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如果评上,合作社就能申请到每年二十万的保护经费,足够他们建一个小型苗族文化数字档案馆。他想起阁楼上那箱已经开始褪色的绣片,还有务婆越来越零碎的古歌记忆。

务婆突然停下脚步,铜铃发出清脆的"叮"声。她浑浊的眼睛盯着鼓楼新换的中柱,那里雕刻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