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家族阻力(第1页)

吴家叔公的牛角刀"咚"地扎进合作社门柱时,刀柄上缠着的褪色红布条还在微微颤动。老人用苗语厉声呵斥,唾沫星子溅在绣了一半的星辰纹上,那些金线顿时黯淡了几分。

"他说什么?"龙安心低声问身旁的吴晓梅。

"说苗绣卖给汉人,蝴蝶妈妈会收回赐给我们的手指。"她手指绞着衣角,骨节发白,"这是最毒的诅咒。"

晒场上正在分拣猕猴桃的女工们全都停了手。务仰悄悄把刚领的工资塞回会计桌上,蓝头巾媳妇则把绣绷藏进了围裙暗袋。远处,几个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刚摘的野果又挂回了树上。

县文旅局的订单合同碎成十几片,散落在祠堂的青石板上。吴晓梅蹲下身去捡,却被叔公的竹杖拦住。

"汉人买去当抹布!"老人踢了片碎纸,纸角"乡村振兴示范点"几个字沾上了新鲜的泥脚印,"你爷爷那会儿,汉商拿一匹布就换走三斤银饰!"

龙安心突然从怀里掏出个靛蓝布包——里面是去年务婆葬礼上,吴家姑妈偷偷塞给他的《百苗图》残页。当他把这张记载着"苗汉互市"的古画铺在神龛前时,祠堂里的火把光齐齐晃了一下。画上清晰可见苗族女子将织锦递给汉族商贩的场景,角落题着"嘉庆十二年腊月"。

深夜的火塘边,吴父把包浆的老算盘拨得噼啪响。

"一匹绣片换三斤盐,这是老辈的规矩。"老人枯瘦的手指停在账本"净利润"那栏,"现在你们卖八百?汉人的钱烫手啊!"

吴晓梅刚要解释,她母亲突然掀开灶台上的蒸笼——里面是用紫米面捏的汉式寿桃,可蒸裂的缝隙里,分明露出苗家"打糕"特有的芝麻馅。蒸汽氤氲中,老人轻声说了句苗谚:"外面裹得再光,心子不能变。"

交货前夜,龙安心发现二十套绣品的金线全被换成了棉线。月光下,那些本该闪耀星辰纹的地方,现在像蒙了层雾。

"是堂叔家的阿彩。"阿雅咬着嘴唇递上半截银镯,"她订婚的聘礼...是县里珠宝店买的机制货。"

吴晓梅什么也没说,只是拆开自己嫁衣的袖口,抽出珍藏的真金线。当第一缕晨光照进车间时,最后一针刚好收线,她的指甲缝里渗着血珠,在绣布上留下几个暗红的圆点,像极了古歌里说的"蝴蝶泣血"。

寨老调解会上,叔公坚持要按古规"烧汤捞斧"——在沸腾的酸汤锅中徒手取斧头证清白。龙安心正要上前,务婆的养女阿雅突然唱起了《开天辟地歌》里最冷门的一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