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镇的雨季来得又急又猛。龙安心踩着泥泞的山路,第三次核对手中的地址——"月亮湾巷17号",据说这是最后一位掌握传统银饰工艺的老银匠住所。吴家祖传银饰箱中那几件氧化严重的首饰,正用红布包着贴在他胸前,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巷子尽头是一间低矮的木屋,门楣上挂着"苗族风情纪念品"的塑料招牌,橱窗里摆满机器压制的廉价银饰。龙安心心头一沉,还是推开了门。
"随便看,全场八折。"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里屋传来。
当老银匠陶德昌出现在门口时,龙安心几乎认不出这就是照片上那位精神矍铄的匠人。老人佝偻得像棵老松,右眼蒙着白翳,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缺失了第一节——那是多年前一次冶炼事故的代价。
"陶公,"龙安心用刚学的苗语问候,"我是凯寨合作社的龙安心,想请您..."
"不订做了,"老人摆摆手,残缺的手指在空中划出奇怪的轨迹,"眼睛不行,手也不行。要买纪念品那边有。"
龙安心没有放弃,他从怀中取出吴家的红布包,小心展开。氧化变黑的银饰在昏暗的室内依然黯淡无光,但老人独眼的目光却突然凝固了。
"这是..."他颤抖着伸出手,又在即将触碰时缩回,像是害怕惊扰某种神圣之物,"吴阿榜的手艺?"
"您认识?"龙安心惊讶地问。
陶德昌没有回答,转身走向里屋。龙安心跟进去,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二十平米的小屋里,一张单人床,一个电磁炉,其余空间全被各种木箱占据。老人打开其中一个,灰尘飞扬间,露出已经生锈的银匠工具。
"十五年没碰了,"老人用衣角擦拭一把錾子上的锈迹,"自从旅游区开了那些机器店..."
龙安心蹲下身,轻轻拂去另一个箱子上的积灰。掀开箱盖,里面是一套完整的银匠炉具,小巧精致的坩埚和吹管虽然氧化发黑,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良工艺。
"我能修复它们,"龙安心脱口而出,"用现代技术除锈,不会损伤原物。"
老人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暗淡下去:"修好了又怎样?没人学,没人买。我孙女在深圳打工,一个月挣的比我过去一年还多。"
龙安心从手机调出合作社的银饰订单——美国苗胞协会追加的五百套"寻根礼盒",每套都需要手工银扣。"预付金已经到账,"他指着屏幕上的数字,"只要您愿意出山,分红足够供您孙女上大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