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勾勒出这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的轮廓。
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会议室里,一群领导正在等待着他的成果,决定是否要赌上国家的未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不能让他们失望……"李铭喃喃自语,手中的锉刀又一次精准地划过金属表面。
日光透过工业厂房的高窗洒落在车间地面,将忙碌的身影映得格外清晰。
时间已经是第五天下午,红星轧钢厂几乎彻夜未眠。
"传递一下那个撞针!"林工朝着远处喊道,他面前的工作台上摊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零件。
李铭正埋头调整一个弹簧,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等下,这个卡簧还差一点。"
整个车间里,数控机床依然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吐出一批又一批精度惊人的标准零件。
与此同时,李铭那套看似简陋的手工工具创造出的奇迹,正与这些机械制品完美结合,逐渐呈现出成品武器的轮廓。
"太不可思议了,"郑明伟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小声对张师傅说,"机器和手工的结合竟然能达到这种效果。"
张师傅点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这哪是一般的手工啊,简直是神乎其技。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谁能把金属加工到这种精度。"
工作台上,第一批81式步枪的零件已经整齐排列,等待最终组装。
旁边是冲锋枪的部件,造型更为紧凑,适合近距离作战。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支狙击步枪的长枪管,经过特殊处理的钢材在灯光下泛着冷峻的光芒。
"李工,火箭炮的发射架已经完成了第四套!"小王兴奋地报告,"按照您的设计,重量比预期的还轻了两公斤!"
李铭终于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但满足的微笑:"很好,炮弹的装药和引信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十五发,正在加紧生产。"小陈回答,"不过我有点担心,没有实弹测试,怎么确保安全性?"
李铭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向火箭弹制造区:"让我看看。"
他仔细检查了已经完成的火箭弹,拆开一枚查看内部结构,眼神专注得像在解剖一个精密的生命体。
最后,他点点头:"装药比例没问题,引信灵敏度也在安全范围内。再生产十发,确保有足够的测试样本。"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第五天深夜,整个车间灯火通明,几十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