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做点手脚坑毛熊(第1页)

"你的意思是..."一位领导小心翼翼地问。

"不是什么大问题,"李铭表情平静,"只是这种钢材不适合用于极寒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铁路、桥梁、油气管道等。当然,常温下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我们会明确建议北极熊不要将这批钢材用于西伯利亚地区,但以他们的傲慢,很可能不会理会我们的'多余'提醒。"

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了。

"这...这是不是有些..."一位老干部欲言又止。

"阴险?"李铭直接说出了那个词,"也许吧。但国际政治从来就不是慈善事业。北极熊一直将我们视为附庸,榨取我们的资源,控制我们的技术发展。这只是一点小小的回敬而已。"

他环视一周,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而且我们确实会明确告知使用限制,如果他们选择忽视,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从法律和道德上,我们无可指责。"

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一些领导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另一些则面露忧色。

"如果北极熊发现了呢?"有人问道。

"发现什么?"李铭反问,"发现我们的钢材在极寒环境下性能不佳?那时候已经是多年以后,而且他们很难证明这是我们的恶意,最多只能认为是我们的技术不成熟。况且,到那时,国际格局可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也不再是现在这个地位了。"

主持人沉吟片刻,转向其他与会者:"各位还有什么意见?"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反对的声音渐渐减弱。李铭的战略思考打动了不少人,特别是他关于麻痹北极熊、提升国际信誉的论点。至于那个"特殊处理"的问题,多数人选择了心照不宣的沉默。

"我同意李铭同志的观点,"工业部的代表最终表态,"从战略角度看,这确实是一步妙棋。况且,五千吨钢材对我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值得一试。"

"附议,"外交部代表也点头,"这是一个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工业实力的好机会,同时又不会引起过度警惕。"

反对者见大势已去,也不再坚持。

"好,那就这么定了,"主持人总结道,"我们将向北极熊出口5000吨优质钢材,价格为国际市场的80%。李铭同志负责具体技术规格的制定,外贸部负责合同签署和执行。"

他停顿一下,意味深长地补充:"至于钢材的'特殊性质',大家心照不宣。对外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