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白头鹰反击计划(第1页)

年轻工程师小李正在向一群技术工人讲解炮膛的加工要求:

"这12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对精度要求极高,内壁的光洁度必须达到标准,否则会影响炮弹的初速和精度。"

"这么大口径,加工难度确实不小。"一位老师傅皱着眉头,"现有的机床能达到要求吗?"

"李总师已经考虑到这点,"小李指着图纸,"他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内壁抛光工艺,可以用我们现有的设备完成。虽然会慢一些,但质量有保证。"

老师傅点点头,眼中流露出敬佩:"真是鬼才啊,每次看到他的设计,都感觉像在看几十年后的东西。"

与此同时,李铭正在和装甲研发小组讨论复合装甲的问题。

"按照现有条件,我们很难制造出设计图上的复合装甲。"材料专家王教授愁眉苦脸地说,"特别是那种夹层结构,工艺太复杂了。"

李铭并不意外,他早就预料到会遇到这种困难:

"王教授,我们可以用简化版的复合装甲替代。主要是正面防护,采用钢板+空气层+钢板的三明治结构,虽然防护效果比不上真正的复合装甲,但比单层厚钢板要强得多。"

"这个思路可行。"王教授眼睛一亮,迅速在图纸上草拟起来,"确实可以用现有设备完成。不过,重量会增加10%左右。"

"可以接受,"李铭果断决定,"调整一下悬挂系统的参数,确保机动性不受太大影响。"

就这样,在李铭的带领下,红星厂的技术团队逐一攻克各种技术难关,将这个领先时代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可实际生产的技术方案。

……

一周后,首批"龙王-1"的零部件开始投入生产。

炮管车间传来阵阵轰鸣,特制的大型车床正在加工125毫米主炮的炮管。

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设备,生怕出现丝毫误差。

"慢一点,再慢一点,"老技师盯着仪表,汗水浸透了工作服,"这可是我这辈子加工过的最大口径坦克炮,绝对不能有闪失!"

发动机车间里,经过改良的700马力柴油发动机正在测试台上轰鸣,黑烟滚滚中,技术人员不断调整参数,优化性能。

"转速稳定,功率输出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员兴奋地喊道,"这发动机比我们以前造的强多了!"

装甲车间,巨大的钢板被高温加热,然后在液压机的巨大压力下成型,成为"龙王-1"的装甲外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