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真的可以自动追踪(第1页)

这个举动让在场的空军专家们惊讶不已——按照传统做法,飞行员必须持续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直到命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转身离开。

"他在干什么?导弹会失去制导的!"一位空军教官惊呼。

李铭却保持冷静:"不会的。芯片会接管一切,导弹将自主完成剩余的追踪过程。"

十五秒...二十秒...三十秒...

靶机和导弹的距离在屏幕上不断缩小,导弹的航迹与靶机形成一个必然的交汇点。

"导弹将在五秒内命中目标,"李铭平静地宣布,"五、四、三、二、一..."

屏幕上,代表靶机的光点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扩散的亮点,随后迅速消失。

场外观察哨沉默了几秒钟,随后无线电中传来观察员激动得几乎变调的声音:

"目标被摧毁!完全摧毁!导弹直接命中靶机中部,靶机解体!重复,靶机完全解体!"

指挥台上瞬间爆发出一阵前所未有的欢呼声,甚至有几位工程师激动得抱在一起跳了起来。

多位军方高级将领面面相觑,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太不可思议了!"杨将军喃喃自语,"发射后转向,导弹却依然精准命中...这简直颠覆了我们所有的空战理念!"

身为资深飞行员的空军战术专家王明上校握紧双拳,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各位可能不完全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传统空战中,飞行员发射导弹后必须保持相对位置为导弹提供持续引导,这使得我们暴露在敌机的火力下。而现在...现在我们可以'打了就跑'!这将彻底改变空战规则!"

一位老工程师不敢置信地摇着头:"从技术层面说,这简直是奇迹。导弹在没有飞机持续引导的情况下,完成了复杂的追踪和末端修正...这意味着它有自己的'大脑'。"

刘明兴奋地补充道:"是的!关键就在集成电路芯片里。李总师设计的算法可以实时计算最优拦截路径,根据目标移动自动调整导弹飞行轨迹,精度比传统制导高出至少三倍!"

军部领导转向李铭,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赞赏:"李同志,这次测试的成功意义重大。它证明了你的设想不仅仅是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战场革命。"

李铭谦虚地点点头:"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的导弹将拥有更强的自主性,能在复杂电子干扰环境下依然保持高命中率,甚至能识别和选择最高价值目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