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获批(第1页)

"那放射性泄漏呢?"一位年轻的安全工程师问道,"我们都知道核辐射有多可怕。"

李铭点点头:"这是个好问题。针对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风险,我们设计了多重防护屏障。"

他在图上画出几个同心圆:"第一道防线是燃料棒的金属包壳,它能将放射性物质封闭在燃料内部;第二道防线是反应堆压力容器,由特殊钢材制成,厚度达几十厘米;第三道防线是一个密闭的混凝土建筑物,称为安全壳,即使压力容器破裂,安全壳也能阻止放射性物质外泄;最后,整个反应堆建筑还会有一个外层混凝土结构,提供额外保护。"

李铭的语气越来越自信:"简单来说,要发生严重泄漏事故,这四道防线必须同时失效,概率极低。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中加入了多种自动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停堆系统、应急冷却系统等。这些系统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能工作,靠重力和自然循环保障安全。"

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最初的恐惧和反对渐渐被好奇和思考所替代。

"冷却系统如何工作?"一位热力学专家问道,语气中已经带着几分专业兴趣。

李铭指着图纸上的水循环系统:"反应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剂——通常是水——传导出来。这些热水通过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然后蒸汽被冷凝回水,重新进入循环。整个过程封闭且高效。"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李铭耐心回答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从中子俘获原理到安全壳设计,从燃料循环到废料处理,无一不答,而且深入浅出,让人信服。

"总而言之,"李铭最后总结道,声音坚定而有力,"只要按方案执行,安全性远高于任何传统发电厂!煤电厂每年因煤尘导致的肺病死亡人数,远超过核电站可能造成的伤害。更不用说,核电站的环境影响微乎其微,不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看着李铭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撼和敬畏。

"这……真能行?"电力组组长刘主任打破沉默,声音中既有怀疑也有期待。

李铭环视众人,语气突然变得异常坚决:"我理解大家的质疑,这很正常,也很必要。但我要明确一点——没有人比我更懂核能安全!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事实。这套安全体系融合了全球最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我不会拿基地的安全,拿同志们的生命开玩笑。如果我没有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