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诺夫点点头,但心里清楚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从上次情报失败后,龙国对西北基地的警戒达到了极致,任何渗透尝试都极其危险。
首座走到窗前,望着克里姆林宫外的广场,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愤怒:"李铭...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怎么能同时掌握这么多领先世界的技术?如果不查明真相,我们的优势可能会一点点被蚕食殆尽。"
全球科技界和媒体对龙国核电站的消息反应强烈,各种分析和猜测纷纷出炉。
《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长文:"龙国的核能之路:从无到有的技术跨越",文章分析了龙国核能发展的独特路径,认为其安全理念具有前瞻性,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现有的国际主流思路。
《泰晤士报》以"核能竞赛拉开帷幕,龙国再次领跑?"为标题的报道指出,龙国在太空竞赛中的领先地位可能正在延伸到核能领域,这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纽约时报》则以更为警惕的口吻发表社论:"龙国的技术崛起:机遇还是威胁?",文章质疑龙国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合常理,暗示可能存在某种未知的技术来源或特殊天才。
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对此事表态。英国首相表示将密切关注龙国核能发展,并加强本国核能研究;法国宣布增加核能研发预算,强调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性;日本和印度等国则表示希望与龙国在核能领域开展合作,共享和平利用核能的成果。
科学界的反应更为复杂。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对龙国的核能安全设计表示赞赏,认为其多重防护理念值得借鉴;也有专家对龙国技术进步的速度表示怀疑,质疑其中可能存在未公开的关键技术突破。
无论如何,龙国在核能领域的大胆尝试,再次将这个曾经被视为落后国家的形象彻底颠覆,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巨人的实力和潜力。
在短短几个月内,从太空到核能,龙国已经连续两次震撼世界,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都是那个神秘的科学家——李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猜测,这个看似普通的工程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西方媒体甚至创造了一个新词——"李铭效应",用来描述龙国在短时间内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惊人突破。有记者评论道:"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科学巨匠是爱因斯坦,那么下半叶很可能是李铭。区别在于,爱因斯坦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李铭正在改变世界的力量平衡。"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白头鹰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