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快50倍!(第1页)

李铭平静地说:"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开发这项技术的初衷之一。"

接下来是工程数据分析测试。

一位工程部代表提供了一组复杂的桥梁应力计算数据,这类计算在传统方法下需要一整天时间。

计算机再次运行起来,这次用了将近10秒钟。

当结果输出后,工程部代表仔细核对了数据,惊讶地宣布:"计算完全正确,而且比我们的最佳估算还要精确一个数量级!"

最后是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数据处理测试。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计算任务,涉及数万条数据的分类统计和交叉分析。

在传统的打孔卡片机上,这样的任务需要数周时间。

当计算机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计算并输出报表时,统计局的刘主任激动得几乎站不稳:"太神奇了!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在几天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

整个展示厅沸腾了。专家们纷纷上前,要求更详细地了解这台神奇机器的工作原理。李铭和他的团队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同时展示了集成电路芯片的实物和放大照片。

"这就是核心秘密,"李铭指着一块小小的黑色芯片说,

"在这片只有巴掌大小的硅片上,我们集成了相当于数百个电子管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掌握了批量生产的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造出更多、更复杂的集成电路。"

就在众人惊叹不已时,一场争夺悄然展开。

"李总师,军部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杨上校语气诚恳,"前线弹道计算的需求极其迫切。我建议将第一批生产的计算机全部分配给炮兵部队,大幅提升我们的作战效率。"

还没等李铭回答,统计局的刘主任就抢着说:"军部的需求当然重要,但国家经济建设同样迫切。统计数据的快速处理对中央计划经济至关重要。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半产能用于民用计算。"

工程部代表也不甘示弱:"别忘了基础建设!我们有大量的桥梁、水坝、铁路设计急需计算支持。这类计算精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国家财产!"

三方代表各执一词,争论越来越激烈,展示厅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李铭静静地听着,嘴角泛起一丝微笑。这种争抢正说明他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其价值被各部门深刻理解。

最终,李铭举手示意大家安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