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坏了,要上班了!(第1页)

《官道》手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历三月考勤、政绩不效者,黜之。】

这句话,瞬间让人心头一紧,连忙继续往下翻阅。

从今以后,上班需要打卡签到了。

三品以上官吏,无特殊事情,必须在卯时(5点)参加早朝。

三品以下官吏,无特殊事情,必须在辰时(7点)到办公处。

全体官吏,无论官位高低,统一下班时间,设定在未时(13点)。

如遇短时间外出办事,无法赶回办公处打卡,出门前在守卫那里登记。

如遇长时间外出办事,须提前向吏部尚书写章奏注明。

迟到一次,分红扣除十分一,迟到三次,考勤不及格。

旷工三次及以上,立即辞退。

三品以上官吏,增加容错至五次。

关于考勤的要求,事无巨细的用了三页详细描述。

反倒是政绩,一字不提,让群臣心中忐忑不已。

人最恐惧的,就是未知的事情。

群臣抬头,却发现皇帝不知道何时离开了,他们连询问的机会都没有。

.......

朱祁钰之所以要制定下严格的工作规范,是因为他在日常巡察六部的时候,就发现那群官吏态度散漫。

偌大的一个办公室,坐在那里的人,寥寥无几。

好几次他突击检查,在门外等候,迟到者竟然十有八九?

朝廷发俸禄给你们,不是让你们来养生的。

既然不想干,那就滚吧。

宋朝灭亡的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重文抑武”之外,还有“冗官”。

毫无底线的士大夫优待政策,官职分离制度,导致整个官僚体系臃肿,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虽然宋朝优化了科举制度,算是改善隋唐时期的舞弊状况。

但是,有一项很逆天的政策,就是“制举”,不看排名,只要过了及格线就往官场上塞。

明朝虽然取消了制举,不过有“保举”制。

所谓保举,就是三品以上京官或地方督抚可举荐下属或民间人才,朱元璋创立的。

【保举者,所以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明史·选举志》】

保举制成立的初衷,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

当时皇明初立,百废待兴,为了尽快填补朝廷执政空白,朱元璋只能推行“荐举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