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重新开放对外贸易(第1页)

俗话说得好,千金难买我愿意。

女款吊带背心十分单薄,却要卖到5两一件。

其实这个价格并不高,只是相对于天衣阁来说,确实很贵。

研发成本会随着出货量而逐渐稀释,到后面的利润十分可观。

九月财报,显示八月天衣阁的营收超过了300万两,在传统纺织业中,销量惨淡的夏季,居然出现了逆跌趋势。

光是吊带背心一款产品,就卖出去200多万两,不得不让人感叹,女人的钱就是好赚。

截止十月十五日,全国五十府的天市坊,总营收达到了一千三百六十二万两。

如果将员工薪资、各类成本、官吏分红都减去的话,朝廷的净利润突破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啊,顶得上之前两年半的常规税收。

想不到,短短的八个月,就已经将户部的早期投资全部赚了回来!

相信再过两三个月,朱祁钰之前自掏腰包的二百万两成本(用来预支工资和分红),如数收回。

而这番惊人的商业成就,仅仅是“天市坊”只开了三阁的前提下,而且目前天宝阁为了快速融资,在做亏本买卖。

朱祁钰之所以要下海经商,一是为了打击江南财团,二是为了回收天下白银。

三个月前,他颁布政策,朝廷正式认可白银为合法的货币。

也许有人会质疑,明初白银储量有那么多吗?真的具备充当货币的资格?

你先别急,容我慢慢道来,为何朱祁钰会颁布这项法令。

明初的白银储量确实不多,相比于明后期。

根据《明实录》的零星记录,银矿产量有限,例如云南沐王府的银矿,年产量只有数万两白银。

先前因为朱祁镇同时发动两场大型战争,三征麓川和北伐瓦剌,于是朝廷加紧银矿开采,以填补军费缺资的巨大漏洞。

然而,杯水车薪。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留下的丰厚遗产,正在被瓦剌留学生一点点榨干。

为了满足战备需要,在正统年间,明朝多次从瓦剌进口战马,让大量白银流至海外。

留给朱祁钰的,只有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由于开采银矿的工艺有限,于是朱祁钰想到另一个办法。

开办朝廷官营商铺,从那群富人的手里,光明正大的将白银全都抢回来!

这是朱祁钰登基后立下的一项重要国策。

据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