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开辟新航线!(第1页)

第291章 开辟新航线! 景泰十八年,九月。

“天枢号”,正式踏上西洋之路。

顺天府港口,人潮涌动。

本来,顺天府是没有港口的,在景泰八年以前,海商想要将货物卖到京师,只有在永平府港口上岸。

如此一来,确实令永平府变得更加繁荣。

但是,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活跃在顺天府的,多为外商,此外商非彼外商,指的是其他府的外地商人。

外商先是在永平府采购货物,然后拉回顺天府售卖。

直接导致居住在京师的老百姓,生活成本猛增,平均物价是其他府的两倍之多。

尽管粮食价格受朝廷管控,但是其他商品呢?真的管不了那么多。

这就造成一个奇葩的现象,顺天府的人口外迁,越发严重。

表面上,大明京师经济繁荣,实际上,京师百姓苦不堪言。

朱祁钰一看各府的财政汇报,不行!

于是他大手一挥,将河间府的行政编制取消,一切管辖权归入顺天府。

简单理解,就是顺天府吞并了河间府,大明京师区域扩大了。

也许有人会疑惑,在从洪武开始,河间府不是一直都隶属于北平行省吗?你这样做不是多此一举吗?

实际上,在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在直沽设立“天津卫”,随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合称为“天津三卫”。

“天津”一名,意为“天子津渡”,当年朱棣曾在此处渡河南下夺取政权。

最后,“天津三卫”隶属后军都督府,又将河间府的民政事务独立出来了。

朱祁钰做的事情,就是将河间府独立出来的民政职权,收归顺天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与明朝现有的“天市坊”分红机制有关。

河间府因为与顺天府距离较近,所以没有建设“天市坊”。

在此之前,河间府的财政收入一直很差,仅靠微弱的漕运管理、盐运中转来维持生计。

开放海禁后,因为“天津三卫”的军事战略性,所以并没有开放大型通商口岸。

这就导致,顺天府与河间府的贫富差距相当巨大,人均收入差距甚至达到千倍以上。

朱祁钰收回河间府的行政管理权,是打算在直沽地区,新开一个通商口岸,顺天府港口。

将“天津三卫”的军事要塞迁移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