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地安人主动上来交情,主要是看中明军手里的武器。
他们想购买,用来驱逐巨熊。
如果买不了,也可以请明军帮助他们清除熊患。
然而,最大的现实问题来了。
两拨人各说各的,鸡同鸭讲,却没有一个人能听得懂对方的意思。
这,就有点尴尬了呀?
戴赤羽冠的男人,将一名小弟推了出去。
小弟手舞足蹈的,先指了指短面熊的尸体,再指了指宋康手里的步枪,嘴里叽里呱啦的叫。
“你是说,想让我们帮你们猎熊?”
宋康确实猜对了,可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
有点头疼。
他灵机一动,拉动保险栓,朝着短面熊的尸体就是一枪。
砰——
震耳欲聋的巨响,可把那群印地安人给吓坏了。
他们好奇的凑过头去,近距离观察着伤口。
子弹将肉身打穿了一个洞,顿时惊叹不已,大呼小叫起来。
这玩意,可比弓箭强得多了。
戴赤羽冠的男人立即拍板,他要将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带回部落。
面对拥有这么强大武器的人,最好的处理方式,就应该是做朋友。
想必,他们对待白色海盗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吧?
印地安人与世隔绝,仍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性,他们没有其他先进文明的尔虞我诈。
由于生产力低下,能够创造的价值不高,讲究一个平均分配,不正是大家所追求的平等社会吗?
也不能说完全平等,他们还是要等级观念的。
很简单,只分了两个阶级,族人和祭品。
......
印地安人的名称,是白人起的,当时他们意外来到镁州大陆,还以为找到了阿三。
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认为是华夏人呢?
因为在当时的西方国家眼里,华夏,是“黄金之国”,遥远而神秘的高等文明。
阿三虽然也是“财富的源头”,但西方人好歹能够接触得到,至少见过。
印地安人,由于部落属性,尚未发展出先进的工艺文明,基本上赤身裸体,被晒黑很正常。
而阿三位于热带季风气候,那肤色几乎与印地安人差不多。
冷知识,在14世纪《曼德维尔游记》一书中,将华夏皇帝描绘成“白肤金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