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嘅意象》(粤语诗)
文/树科
丹霞靓,靓丹霞
阿丹雄挺,阿霞温柔……
睇丹霞,惗丹霞
丹霞彼此,彼此丹霞……
丹霞丹,霞丹霞
丹霞世界,世界丹霞……
《树科诗笺》2023.8.9.粤北韶城丹霞山锦江畔
《解构与重构:粤语诗<丹霞嘅意象>的多维审美空间》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广袤星空中,树科的《丹霞嘅意象》以独特的粤语方言为载体,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诗画。这首诞生于粤北韶城丹霞山锦江畔的诗作,虽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与哲学思考。当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便会发现它如同丹霞地貌般,在看似简洁的表层之下,暗藏着层层叠叠的艺术纹理与思想深度。
一、方言的诗意突围:粤语语境下的语言革新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情感记忆与文化密码。在《丹霞嘅意象》中,树科大胆采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传统诗歌语言体系的一次挑战与突破。“靓”“惗”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不仅赋予诗歌浓郁的地域风情,更在语言层面营造出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 “陌生化” 理论,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人们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鲜感,通过语言的变形和扭曲,打破读者的审美惯性。在《丹霞嘅意象》中,粤语方言的运用正是对这一理论的生动实践。对于非粤语地区的读者而言,这些方言词汇如同打开了一扇神秘的文化之门,让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而对于粤语文化圈的读者来说,这些熟悉的词汇则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在《丹霞嘅意象》中,粤语的韵律与节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诗歌中 “丹霞靓,靓丹霞”“睇丹霞,惗丹霞” 等句式的重复使用,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感,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绵延不绝。这种韵律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更在情感表达上起到了强化的作用,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丹霞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意象的循环解构:山水符号的哲学思辨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