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我讲啲嘢》(粤语诗)
文/树科
我冇眼睇,话知佢噈系我
佢嘟喺话知我噈系佢……
天圆地方,我哋嚟咗
好大嘅宇宙,好多嘅你我
大嘅噈有冇,多嘅噈佢我
大多嘅佢我,喺无限度纠缠共振……
我同我?话知佢啦
三唔识七,九唔搭八!
《树科诗笺》2025.3.15.粤北韶城沙湖畔
《镜像与回响》
——论《我同我讲啲嘢》的语言哲学与存在诗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走向多元与碎片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我同我讲啲嘢》犹如一枚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以独特的方言质地与深邃的哲学思辨,激荡起关于自我认知与存在本质的涟漪。这首诗摒弃了传统诗歌对修辞与意象的过度铺陈,以近乎口语化的粤语对白,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话语场域,在看似随意的言说中,暗藏着对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宇宙关系的深刻叩问。
一、方言诗学:语言的在地性与精神的超越性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集体无意识。在《我同我讲啲嘢》中,诗人刻意使用 “冇眼睇”“话知佢”“噈系”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词汇与语法结构,使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标识。这种语言选择绝非简单的猎奇或对本土文化的符号化展示,而是一种对语言本质力量的深刻挖掘。正如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所言:“语言之间的互补性并非存在于单个词语或句子之中,而是存在于语言总体性的观念里。” 粤语独特的发音节奏与语法逻辑,为诗歌注入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使其在语言层面就与普通话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区隔。
方言的使用在诗歌中创造了一种 “陌生化” 的审美效果。对于非粤语读者而言,这些陌生的词汇与句式构成了理解诗歌的第一道屏障,但正是这道屏障,促使读者以更主动的姿态去解码诗歌的意义。这种解码过程本身,就成为了诗歌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方言的在地性与诗歌所探讨的普世性主题 —— 自我认知、存在本质 —— 形成了强烈的张力。地域性的语言外壳包裹着超越地域的精神内核,使诗歌在语言的特殊性中抵达了意义的普遍性。
二、自我的多重镜像:悖论式的言说与存在困境
诗歌开篇 “我冇眼睇,话知佢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