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镜像、语言与存在的深渊》(第1页)

《镜像、语言与存在的深渊》

——论树科《我系唔喺我?》中的主体性解构与重构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立场占据着特殊位置。树科的《我系唔喺我?》以粤语特有的韵律和词汇,构建了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哲学迷宫。这首诗表面上在探讨镜像与自我的关系,实则深入到了语言、存在与认知的复杂纠缠中。当我们以"我系我"(我是我)这个看似毋庸置疑的命题开篇时,诗人已经悄然埋下了自我解构的种子——在粤语中,"系"与"喺"的微妙差异(前者表示本质判断,后者表示空间存在),为全诗奠定了存在论探讨的语言基础。

镜像阶段的理论在此诗中获得了新的诠释。拉康认为,婴儿通过镜像首次获得"自我"的整体概念,但这种认同本质上是误认(méconnaissance)。树科的诗句"我系我,镜面睇到嘅/我喺我?镜度唔系我"精准捕捉了这种自我认同的悖论。镜子反射的"我"满足了视觉上的完整性,却无法呈现主体的内在体验。诗人用粤语特有的疑问句式"我喺我?"(我存在吗?)将问题从认识论提升到了存在论层面。当主体观察到"我吵我闹,我哭我笑"这些外在表现时,反而产生了"郁郁下啫,冇声喺我?"(只是动来动去,没有声音是我?)的深刻怀疑——这里暗示了语言与存在的断裂,外在表现与内在体验的不可通约性。

在第二诗节中,诗人将自我怀疑推向更极端的境地。"镜像唔系我!"的断喝后,是一连串本体论的质询:"乜嘢至喺我?血肉系我?"(什么才是我?血肉是我吗?)。这种追问令人想起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困境,但树科走得更远——他将自我置于宇宙演化的宏观背景中:"宇宙大爆炸嘅东东/佢哋噈通通嘟有咗"(宇宙大爆炸的东西/它们全都有了)。这种宇宙视角下的自我观照,使得个体存在沦为物理过程的偶然产物,"冇数嘅我,点会喺我!?"(无数的我,怎么会是我!?)的感叹中,既有存在主义的焦虑,又暗含佛教"无我"思想的回响。

诗歌的转折出现在"我唔系你,我唔系我!"这一充满悖论的宣言中。表面看这是对自我同一性的彻底否定,实则暗示了主体性的重新定位。诗人将自我定义为"个啲躝尸趌路嘅杰作"(那些爬行走路的杰作),这个粤语特有的生动表述,既保留了身体的物质性(爬行走路),又暗示了某种超越性(杰作)。随后的"唔系噈喺祂嘅豉旦摆布"(不是就是在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