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路》(粤语诗)
路唔系道,喺道
道,有几个人知道嘅
我噈唔知,天地知道……
大路朝天,大道有冇……
《树科诗笺》2025.3.31.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诗学视域下的存在之思》
—— 论《道同路》的哲学诗性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趋向概念化、技术化的语境下,《道同路》以粤语方言为载体,构建起独特的诗学空间,展现出对 “道” 与 “路” 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叩问。这首创作于 2025 年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通过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表达,将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具象化的生存体验熔铸一炉,在诗歌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张力中,开辟出一条探寻存在本质的诗意路径。
一、方言诗学的解构与重构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极具特色的分支,保留着古汉语的音韵系统与独特的词汇表达。《道同路》以粤语口语入诗,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规范化的桎梏,赋予诗歌鲜活的生命力与地域文化特质。诗中 “唔系”“噈” 等粤语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口语化色彩,更在语言层面构建起独特的诗学空间。这种方言诗学的运用,恰似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所言,“诗人必须获得或发展这种意识,使他的作品成为可能”,诗人通过对粤语方言的创造性运用,使诗歌突破了普通话诗歌的语言范式,形成了独特的诗学个性。
方言的运用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对传统诗学秩序的解构与重构。在诗歌创作中,规范化的语言往往倾向于表达普遍性的情感与思想,而方言则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属性,承载着特定群体的生存体验与文化记忆。《道同路》中方言的运用,使诗歌在表达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时,融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将抽象的哲学命题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联结。这种联结打破了哲学思考的高高在上,使其更具现实的质感与温度。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粤语方言成为诗人表达存在之思的独特载体,使诗歌在语言层面实现了对存在本质的探索。
二、“道” 与 “路” 的哲学辩证
“路唔系道,喺道”,诗歌开篇便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抛出 “道” 与 “路” 的哲学命题。在中国哲学传统中,“道” 是一个极具形而上色彩的概念,老子言 “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云 “道恶乎往而不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