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度》(粤语诗)
文/树科
我嘅,我哋嘅
我哋啲嘅呼同埋吸
草同木嘅光合
道度嘅,道外面嘅
同条命,齐亘古:
我睇咗我哋嘅日出
我冇喺你哋嘅月色……
达尔文爱因斯坦
佢哋仲一直喺度
老子慧能同埋AI
我哋冚唪唥嘟冇话……
《树科诗笺》2025.3.26.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重构:论《大课堂度》的多维诗学空间》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版图中,《大课堂度》以粤语方言为舟楫,在语言的湍流与哲学的深潭间开辟出独特航道。诗人树科以极具地域特色的粤语为载体,将个体生命的微观体验与人类文明的宏观进程熔铸一炉,构建起充满张力的诗学空间。这首诗作不仅是语言实验的范本,更是对存在本质、文明传承与认知边界的深刻叩问,其蕴含的多维诗学特质,值得在文学与哲学的双重语境下深入探究。
一、方言入诗:语言的解构与重构
《大课堂度》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其大胆启用粤语方言进行诗歌创作。“我嘅,我哋嘅 / 我哋啲嘅呼同埋吸”,开篇即以粤语中特有的人称代词与语气助词,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固有的语言范式。这种语言选择绝非简单的地域文化展示,而是对诗歌语言可能性的勇敢探索。正如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所言,“翻译不是复制原文的意义,而是解放被囚禁在语言形式中的真理”,树科以粤语入诗,实则是对普通话诗歌语言霸权的 “翻译” 与反抗,通过方言特有的语音韵律与语义内涵,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力。
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中古音与文言词汇,其独特的九声六调在诗歌中创造出别样的音乐性。“草同木嘅光合 / 道度嘅,道外面嘅”,粤语中 “嘅” 字的频繁使用,不仅强化了口语化的表达,更在节奏上形成独特的顿挫感,使诗句在抑扬顿挫间暗合自然呼吸的韵律。这种语言特质,与诗歌中探讨的生命呼吸、草木生长等主题形成微妙呼应,语言形式本身成为诗意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诗学传统来看,方言入诗并非树科首创。中国古代诗歌中,楚辞的 “兮” 字、吴语入诗的南朝民歌,都展现了方言对诗歌语言的丰富作用。但在现代汉语诗歌语境下,树科的粤语写作更具先锋性。它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