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钟意瞓喺摇篮度写诗》(粤语诗)
文/树科
摇啊摇,荡啊荡
睇下睇,谂下谂
返番旧阵时
阿妈同我唱……
学到啲歌仔
而家仲识想
大咗摇番佢
嘟摇摇齐家……
钟意噈钟意
半梦半醒间
瞓喺度写诗
咿咿呀呀嘅词语……
《树科诗笺》2025.3.15.粤北韶城沙湖畔
《摇荡的诗心》
——论树科《我钟意瞓喺摇篮度写诗》的怀旧美学与诗性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我钟意瞓喺摇篮度写诗》以独特的粤语方言书写,构建起一座连接童年记忆与诗歌创作的情感桥梁。这首诗以摇篮为核心意象,将生命原初的温暖体验与诗意创作的灵感源泉相勾连,在简洁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与美学价值。通过对粤语方言的运用、意象的巧妙编织以及情感脉络的细腻铺陈,诗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怀旧美学与诗性表达。
一、粤语方言:语言的地域标识与情感载体
诗歌开篇 “摇啊摇,荡啊荡 / 睇下睇,谂下谂”,以极具节奏感的粤语叠词起笔,瞬间将读者带入充满岭南地域特色的语言氛围。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保留古汉语元素较多、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为诗歌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睇下睇”(看一看)、“谂下谂”(想一想)这类日常口语化表达,不仅贴近生活,更使诗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方言的运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创作的常规,让诗歌在语言层面就具有了独特的辨识度。
方言在诗歌中的使用,并非简单的地域标识,更是情感的载体。正如法国诗人克洛岱尔所说:“语言是灵魂的血液。” 粤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对童年的深厚情感。诗中 “返番旧阵时 / 阿妈同我唱……”,“返番”(回到)、“旧阵时”(过去)等粤语词汇,将读者带回往昔岁月,唤醒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温暖画面。诗人通过方言,将个人记忆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使诗歌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也让读者在陌生又亲切的语言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与胡适在《谈新诗》中倡导的 “作诗如作文” 理念相呼应,树科的这首诗以自然流畅的方言口语入诗,摒弃了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