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存在之镜与虚无之舞》(第1页)

《存在之镜与虚无之舞》

——论树科《有相冇相》的哲学诗学建构

文/文言

引言:在有无之间震颤的诗性灵光

树科《有相冇相》以粤语方言为舟楫,载着东方智慧与现代性焦虑的双重负载,在存在论的深渊上划出一道眩目的弧光。这首看似悖论叠生的禅意诗作,实则是后现代语境下对语言本质的深刻叩问,其文本肌理中涌动着庄子"以指喻指之非指"的玄思、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的哲论,以及禅宗"不立文字"的机锋。诗人以方言口语为禅杖,在有无相生的迷宫中开辟出一条通向觉悟的蹊径。

一、语言炼金术:方言诗学的解域化实践

诗作开篇"睇睇噈有咗/眯埋眼冇?"即以粤语特有的动态视觉体验构建认知场域。"睇睇"(看看)的重复指令与"眯埋眼"(闭上眼)的逆向操作形成张力结构,恰似现象学悬置(Epoché)的戏剧化呈现。这种方言词汇的特异性使用,打破了普通话诗学的规范体系,使语言回归其作为存在之家的原始功能。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本身既澄明又遮蔽着的到来",诗人通过方言的"解域化"(德里达语),让被规训的语言重新焕发生机。

在"你话喺真佢噈真/佢讲喺假你噈假"的对话悖论中,我们目睹了语言符号的能指滑移。这种主谓颠倒的句式,暗合拉康"能指链的滑动"理论,揭示真理的相对性本质。诗人在此解构了传统认知论的根基,将读者抛入巴什拉所说的"想象力的辩证法"之中。

二、认知迷宫:禅宗公案的现代变奏

"谂极嘟谂唔明啩/唔使谂,你冇认真谂"的禅机,是对赵州八十犹行脚"狗子无佛性"公案的创造性转译。诗人将禅宗棒喝转化为现代性的认知困境:当理性思维陷入"谂极嘟谂唔明"的死循环时,恰恰暴露了概念思维的局限。这种"不思而思"的悖论式表达,与临济义玄"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的机锋异曲同工,都在指示超越二元对立的觉悟之道。

"认认真真谂谂乜嘟明咗"的顿悟时刻,恰似慧能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悟再现。诗人在此揭示:真正的认知突破往往发生在理性疆域的边缘,当思维放弃执着于"谂乜"(思考什么)的预设时,澄明之境自然显现。这种认知转向与海德格尔的"去蔽"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形成跨时空对话。

三、存在论剧场:有无相生的辩证法

"有同冇嘟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