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日落西边》(粤语诗)
文/树科
道理文明:阴阳西东
热头普世,月燿星稀……
五湖四海,四海八荒
天地人和,心神合一……
沙尘嘅冇穷啊
蝴蝶嘅力度,道法自然……
日出日落,德行天下!
《树科诗笺》2025.3.28.粤北韶城沙湖畔
《日出日落间的哲学诗性》
——论树科《日出东方,日落西边》的多维意蕴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日出东方,日落西边》以独特的语言形态与深邃的哲学思考,构建起别具一格的诗歌世界。这首诗作虽篇幅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与生命哲思,犹如一颗多棱镜,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窥见诗歌中所蕴含的语言之美、意象之妙与哲思之深。
一、粤语方言:诗歌语言的在地性与生命力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表达。树科选择以粤语创作《日出东方,日落西边》,不仅是对语言传统的坚守,更是对诗歌语言表现力的开拓。粤语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与语法结构,其独特的发音、声调与韵律,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诗中 “热头”(粤语中对 “太阳” 的称谓)一词,既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赋予诗歌一种古朴的韵味。相较于现代汉语中 “太阳” 的直白表述,“热头” 更能唤起人们对太阳炽热温度的直观感受,使诗歌语言更具质感与生命力。这种方言词汇的运用,打破了现代汉语诗歌创作中千篇一律的语言模式,让诗歌回归到鲜活的生活语境之中。
从诗歌韵律的角度来看,粤语九声六调的丰富声调系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韵律变化可能。虽然《日出东方,日落西边》并未严格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要求,但粤语本身的声调起伏与诗歌的节奏相契合,使诗歌在朗诵时自然流畅,富有韵律美。这种韵律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方言本身的语言特质,体现了诗歌语言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
此外,粤语方言的使用还赋予诗歌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感。在全球化与普通话普及的背景下,方言诗歌的创作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树科通过粤语诗歌,将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